这首诗描绘了维摩寺的荒凉与静谧之美。首联“蔓草芊芊没寺门,墙根残剥已无文”以蔓生的野草遮蔽寺门,斑驳的墙面诉说着时间的痕迹,营造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颔联“败檐犹滴夜来雨,高树尚屯窗外云”通过雨滴和云雾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寺庙的寂静与清幽,仿佛能听到雨声滴落的声音,看到窗外云雾缭绕的景象。
颈联“佳境故容僧管领,禅床时许客来分”表达了寺庙作为修行之地的独特魅力,即使在荒废之中,也依然吸引着僧人和访客前来,感受其宁静与祥和。尾联“传虚且莫穿空谷,下有松间饮鹿群”则以鹿群饮水于松林间的场景,象征着自然与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同时也暗示了寺庙周边环境的原始与生机勃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维摩寺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寺庙在历经岁月洗礼后,依然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和精神内涵,以及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