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杨隐君

翠竹津头渡,青门郭外村。

林疑濠濮想,溪似武陵源。

乐道唯耽隐,忘机岂避喧。

一经韦相业,数亩仲长园。

玉种三株树,霞餐九节根。

瑶编窥宝箓,云笈授真言。

曲水罗琼馔,秋花扑羽尊。

三山遥在望,红日俯天门。

形式: 排律 押[元]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隐逸生活的美好画卷,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融。首句“翠竹津头渡”,以翠竹点缀渡口,营造出清新脱俗的氛围,仿佛引领读者踏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接着“青门郭外村”一句,将视野扩展至城郭之外,一片宁静的乡村景象跃然纸上。

“林疑濠濮想,溪似武陵源”两句,运用了典故,濠濮是古代的两个地名,常被用来形容隐居之地,而武陵源则是桃花源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接下来,“乐道唯耽隐,忘机岂避喧”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与对世俗纷扰的淡泊态度。

“一经韦相业,数亩仲长园”中,“韦相业”和“仲长园”分别指韦贤和仲长统,均为汉代著名的隐士,此处借以表达诗人对古代隐士生活的敬仰和向往。随后,“玉种三株树,霞餐九节根”描绘了隐居之所的自然美景,玉树、霞餐(可能指仙家食物)等元素增添了神秘与超凡脱俗的气息。

“瑶编窥宝箓,云笈授真言”则进一步强调了隐居生活中的精神追求,通过阅读仙书、学习道术,追求心灵的净化与提升。最后,“曲水罗琼馔,秋花扑羽尊”描绘了宴饮场景,虽处隐居之地,但生活依然充满仪式感与雅致,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品质的高要求。

“三山遥在望,红日俯天门”以三山(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为背景,红日低垂于天门之上,既展现了对仙境的向往,也寓意着隐居生活的宁静与祥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佳作。

收录诗词(1344)

李之世(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过金陵寿焦弱侯太史

宝箓吐丹文,钟山接紫氛。

天生一德相,身致重华君。

妙理既参秘,名言卓不群。

胸涵云梦有,气郁桂枝芬。

天乙仙人下,空同圣帝闻。

色丝牵綵羽,劲笔扫雄军。

清庙玙雕簋,明堂乐奏鼖。

龙门谁可到,兰畹若为薰。

日月双丸跳,汞铅大药分。

岁星占侍从,寿极灿河沿。

五百图书在,三千道德云。

适周方问礼,遇郢政求斤。

愿效台莱祝,何如荐野芹。

形式: 排律

题钓庐江图赠何隐君

庐江清不极,一叶是浮家。

爱月频移棹,占星欲傍槎。

山光明薜荔,湖色净蒹葭。

把钓临平浦,微吟数落花。

滩声晴喷雨,海气晚蒸霞。

雁去遵长渚,鸥忘逗浅沙。

沿流撷芳芷,带露折胡麻。

若问生涯事,沧江鬓未华。

形式: 排律 押[麻]韵

冬日偕王君奉容六言舍弟文度登圭峰限韵

寒山明积翠,远水带晴岚。

政有登山屐,何辞长夜酣。

磬声来梵阁,泉韵滴虚潭。

共惬丘中赏,还参麈下谈。

流云生石室,香露洒松龛。

缥缈明霞合,空濛瑞蔼涵。

攒峰横巀嶪,黝壑静沈㽎。

藉草聊同适,传杯尚谢啉。

缑山逢子晋,面壁想瞿昙。

惟有他年约,云萝好结庵。

形式: 排律 押[覃]韵

津楼晚望同高公先林阳仲

绿筱村村合,重楼面面遮。

窗光时见岫,海气欲成霞。

浦树攒高岸,人烟就浅沙。

小桥当仄径,疏柳卧浮槎。

水国洲环市,江渔艇是家。

断虹收雨过,归雁背帆斜。

草沼鸣蛙鼓,风檐散蜜衙。

坐来诗兴发,清露满蒹葭。

形式: 排律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