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雩亭词

眷麓山之面隩,有弦诵之一宫。

郁青林兮对起,背绝壁之穹隆。

独樵牧之往来,委榛莽其蒙茸。

试芟夷而却视,翕众景之来宗。

擢连娟之修竹,森偃蹇之乔松。

山靡靡以旁围,谷窈窈而潜通。

翩两翼兮前张,拥千麾兮后从。

带湘江之浮渌,矗远岫兮横空。

何地灵之久閟,昉经始乎今公。

恍栋宇之宏开,列阑楯之周重。

抚胜概以独出,信兹山之有逢。

予揆名而诹义,爰远取于舞雩之风。

昔洙泗之诸子,侍函丈以从容。

因圣师之有问,各跽陈其所衷。

独点也之操志,与二三子兮不同。

方舍瑟而铿然,谅其乐之素充。

味所陈之纡馀,夫何有于事功。

盖不忘而不助,示何始而何终。

于鸢飞而鱼跃,实天理之中庸。

觉唐虞之遗烈,俨洋洋乎目中。

惟夫子之所与,岂虚言之是崇。

嗟学子兮念此,溯千载以希踪。

希踪兮奈何,盍务勉乎敬恭。

审操舍兮斯须,凛戒惧兮冥濛。

防物变之外诱,遏气习之内讧。

浸私意之脱落,自本心之昭融。

斯昔人之妙旨,可实得于予躬。

循点也之所造,极颜氏之深工。

登斯亭而有感,期用力于无穷。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古体诗,语言丰富,意境深远。诗人以风雩亭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探索,表达了自己对于生命、修养和学问的深刻理解。

诗中的山水景物不仅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环境,更是诗人情感和思想的映射。眷麓山、弦诵宫、郁青林、绝壁等景象交织出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诗中的“试芟夷而却视,翕众景之来宗”表明诗人在观赏和领悟自然景致时,具有深刻的审美眼光和内在的情感体验。同时,“擢连娟之修竹,森偃蹇之乔松”则描绘了山林中的树木形态,通过这些生动的画面,诗人传达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带湘江之浮渌,矗远岫兮横空”一句,则以壮阔的笔触勾勒出湘江与远山交相辉映的壮丽画面,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无限广阔视野的感受。

接下来的“何地灵之久閟,昉经始乎今公”等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某一特定地点或智慧传承的尊崇与探究。这里的“灵”和“閟”暗示了一种神秘而又悠远的历史感和文化认同。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转向内省和哲理思考,“独点也之操志,与二三子兮不同”表明了诗人对于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学术追求有着自己的坚持和探索。随后的“方舍瑟而铿然,谅其乐之素充”则透露出一种对音乐艺术的深刻理解和欣赏。

最后,“嗟学子兮念此,溯千载以希踪”等句,则是诗人对于后世学者的一种期望和寄托,希望他们能够继承和发扬先贤的智慧和精神。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才华,更重要的是,它传递了一种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是一篇集美感与理性于一身的古典文学作品。

收录诗词(551)

张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 号:南轩
  • 籍贯: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
  • 生卒年: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

相关古诗词

四月二十日与客来城南积潦方盛湖光恬然如平时泛舟终日分韵得水字

泽国盛梅雨,涨潦弥两涘。

常时侵溢患,乃复到城市。

纳湖迫西闉,冲突固其理。

今年筑堤防,楗石细积累。

艰辛迄崇成,龟鱼亦欢喜。

节宣有程度,盈缩无壅底。

昨宵水没岸,民居例迁徙。

走马来问讯,屹若坚城垒。

江涛从渺茫,湖光自清泚。

小舟足游泳,新荷方薿薿。

嘉我二三客,共此风日美。

相期寂寞滨,雅意淡如水。

念言堤防功,得失乃如彼。

而况检身者,讵可忘所止。

明朝更哦诗,斯言或当纪。

形式: 古风

外弟信臣总干西归驻舟沙岸得半月之款于其行口占道别

外家源流远,文物被诸孙。

嗟我数年来,颇识佳弟昆。

酥酪本同味,兰芷非殊根。

竞爽有如此,知当大其门。

信也来过我,气貌清而温。

方忻驻足地,中有静者存。

皎然明月光,岂复受浊浑。

埙篪迭和时,此理试共论。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平父求笋炙既并以法授之乃用往岁张安国诗韵为谢辄复和答

知君友竹君,宁使食无肉。

更哦脯笋诗,句妙骚可仆。

南公鲑菜伧父齑,嗜好自尔元非痴。

君但将从力啖此,大胜折腰乡里儿。

形式: 古风

平时兄弟间十三章章四句送定叟弟之官桂林(其七)

事业无欲速,燕逸不可求。

速成适多害,求逸翻百忧。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