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茅檐桑户落穷居,两眼犹能读细书。
自说此生聊尔耳,亦知馀事竟何如。
春云入眼元无迹,秋竹刳心久更虚。
天与精神自难老,会看千岁跨龙鱼。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项安世的作品,题为《次韵田将仕年八十八岁作诗自喜三首(其三)》。诗中,诗人描述了一位居住在简陋茅屋中的老人,尽管生活清贫,但依然保持着阅读的兴趣和精神追求。他自言此生不过如此,对于余生的未知也不再过多忧虑。春天的云彩在他眼中没有留下痕迹,秋天的竹子则触动了他的内心,使他更加淡泊。诗人坚信,只要保持精神饱满,人就能抵抗岁月的流逝,期待着长寿的未来,甚至能跨越千岁,如同乘龙驭鱼般超脱。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老年生活的豁达态度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不详
铜驼陌上少年时,走马驱车远四畿。
又见伏符明汉道,曾伤小雅咏周微。
一生世路高和下,何恨人情瘠与肥。
老矣胸怀百无著,自梳朝夕鬓毛稀。
东坡来饭辩才师,元祐真人宥密时。
生长太平经战伐,浮沈薄宦寄喧卑。
五朝遗老今谁在,万事当时恨独知。
此世阅人如传舍,吾人安更用名为。
问寝荆江上,留家湘水滨。
心关两处念,鬓改一年新。
屑玉逢天富,铺瑶盖地贫。
归来见三白,因得贺乡人。
百尺山头下玉龙,吾人到此得参同。
河来积石昆崙顶,日出蓬莱碧海东。
直自阴阳随处有,强分泉火本来空。
君看击石还呵砚,燥湿先生一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