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毛滂的《浣溪沙(其十五)》。从内容来看,诗人通过对故乡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和不忘本的思想。
“本是青门学灌园”,这里的“本是”表明这是诗人过去常去的地方,“青门”可能指的是家乡的某个地标性建筑,而“学灌园”则是诗人学习的地方。整句话传达了一种怀旧之情。
“生涯浑在乱山前”,“生涯”即生命、岁月,“浑”字有混沌不清之意,表明时间流逝的模糊感。乱山可能象征着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某种迷茫和困惑。
“一犁春雨种瓜田”,这里描绘了农事的景象,“一犁”即耕地一次,春天的雨水滋润了大地,为瓜田的播种创造了良好条件。这两句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和农业劳动的赞美。
“别后倩云遮鹤帐”,这里借用了“倩云”来形容离别后的情景,云朵像薄纱一样轻柔地遮住了视线,“鹤帐”则是古代贵族所居的华美帐幕。诗人通过这样的比喻,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不舍。
“来时和月寄渔船”,这句中“来时”指的是归来的时刻,“和月”即与明亮的月光相伴,“寄渔船”则是将自己的情感托付给那静静漂浮的渔舟。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归乡的心境,月亮象征着宁静和纯洁,而渔舟则承载着诗人的思绪。
“旁人莫做长官看”,这句诗告诫周围的人不要以官员的视角来审视自己,这里可能隐含了诗人对于世俗权力的一种疏离感,或者是对个人生活不愿被外界干扰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家乡自然景观和农业劳动的描写,以及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归宿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于纯净、简单生活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超脱世俗、保持个人本真的情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