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梅山寺

出郭尘路断,登舟鹫岭通。

楼台花屿上,钟梵水天中。

石磴班春藓,松门韵晚风。

莼丝惹轻楫,云锦散遥空。

竹径连茶坞,山亭对药丛。

却输湖畔叟,朝夕访支公。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翻译

出了城外的道路已断,只能乘船前往鹫岭.
楼阁和岛屿上的花朵在水天之间,钟声悠扬在水面之上.
石阶长满了春天的青苔,松木门后晚风轻轻吹过.
莼菜的茎丝缠绕着轻舟,如云的锦缎飘散在远方天空.
竹林小径通往茶园,山亭坐落在药草丛中.
我却不如湖边的老者,每日早晚都来拜访支公.

注释

出郭:城外。
尘路:道路。
断:中断。
登舟:乘船。
鹫岭:山岭名。
通:可达。
楼台:楼阁。
花屿:开满花的小岛。
钟梵:寺庙钟声。
石磴:石阶。
班:布满。
春藓:春天的青苔。
松门:松木门。
韵:带有节奏。
晚风:傍晚的风。
莼丝:莼菜的茎。
轻楫:轻巧的船桨。
云锦:如云的锦缎。
竹径:竹林小径。
茶坞:茶园。
药丛:药草丛。
输:不如。
湖畔叟:湖边老人。
朝夕:早晚。
支公:古代僧人支遁的别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游历梅山寺的景象与心境,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远的情感寄托,展现了诗人对佛法与大自然的崇敬之情。

“出郭尘路断,登舟鹫岭通”表明诗人离开尘世纷扰,乘舟而上,向着梅山寺前行。这里,“出郭”指出了城郭,“尘路断”则是离开了尘世的烦恼和束缚。“登舟”说明了一种交通方式,同时也象征着一种精神上的升华。

“楼台花屿上,钟梵水天中”描绘了梅山寺雄伟壮丽的建筑群落以及那里的佛教文化氛围。钟声在空中回荡,与自然和谐共鸣,给人一种超脱尘世、心灵净化的感觉。

“石磴班春藓,松门韵晚风”则进一步描绘了寺庙周遭的自然景观。石阶旁生长着鲜绿的春藓,而松树之下,在晚风中传来的是一种宁静和谐的声音。

“莼丝惹轻楫,云锦散遥空”中的“莼丝”指的是水上的草类植物,用以形容诗人乘舟于水面的轻盈与自由。而“云锦散遥空”则是对远方天际云海的描绘,美如织就的锦缎,给人无限想象。

“竹径连茶坞,山亭对药丛”写出了诗人在梅山寺中徜徉于竹林小道,与自然亲近,同时也提到了茶和药,这里可能隐喻着一种生活态度,即寻求精神的清净与身体的健康。

最后,“却输湖畔叟,朝夕访支公”表明诗人对梅山寺中高僧的尊崇与向往。诗人愿意放下世俗的牵绊,常去拜访那些生活在湖畔、洞穴中的修行者,以寻求内心的平静和智慧。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寺庙生活,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追求以及对大自然之美的赞叹。

收录诗词(4)

杨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梅林分韵得今字

兰亭久陈迹,脩竹空自阴。

龙山亦凄凉,鲜花谁与簪。

英游旷千载,盛事新梅林。

四海冯黎州,未妨铁石心。

提携到诸子,遍赏江之浔。

亭亭姑射仙,玉立何森森。

谢氏六君子,对饮香满襟。

西郊访老龙,奇怪尤可钦。

宛然如先生,高卧岁月侵。

从兹饱薰风,佳实共鼎鬵。

正味悦天下,妙用无古今。

去去好著鞭,江南春已深。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玉泉山

人生天地间,今古一□观。

凌空绝虚旷,万象罗岩峦。

能一故□应,物化千□端。

万端总归一,唯悟无□言。

旧闻□□翁,独钓江之干。

不知岁月深,但觉□□宽。

我思一访之,意会心□看。

作亭号□隐,半空摩高寒。

时与二三友,登临寻□欢。

致君知无术,随世聊自安。

滚滚□下水,舟舟皆济川。

川流无津涯,舟去□复还。

时聆二三策,使我心茫然。

伊周在何许,乡风一长叹。

形式: 古风

二十四浮航

青雀浮航夜照波,星繁云静月华多。

玉楼人凭栏干立,直下天心耿耿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二狱山

雷霆号令雪霜威,二狱东西锁翠微。

彷佛酆都丛棘地,岩扉应是古圜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