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洞

衙衙双石撑青空,涧鸣瀑吼惊鱼龙。

维舟支筇步山径,山黑鬼啸猿啼风。

云巢雪屋数羽士,玉函宝笈翻晨钟。

天寒木落山露骨,日月隐隐行空濛。

九衢黄埃没马腹,一家歌笑百家哭。

虽然是山猛虎多,犹胜人间赋蛇毒。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石门洞的壮丽景色与深邃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世事变迁的独到见解。

首先,诗中以“衙衙双石撑青空”开篇,形象地描绘了两座巨石支撑着蓝天的画面,既突出了石门洞的雄伟壮观,又营造了一种静谧深远的氛围。接着,“涧鸣瀑吼惊鱼龙”一句,通过生动的拟声词,展现了山涧水流与瀑布轰鸣的景象,仿佛能听到水声震耳欲聋,甚至惊动了水中的鱼龙,进一步渲染了石门洞的磅礴气势。

“维舟支筇步山径”,诗人乘舟而至,手持竹杖,步行于山间小径,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他深入自然的勇气和决心,也暗示了他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探索。随后,“山黑鬼啸猿啼风”一句,通过“鬼啸猿啼”的意象,描绘了山林间的神秘与生机,同时也增添了几分幽静与孤寂之感。

“云巢雪屋数羽士,玉函宝笈翻晨钟”描绘了山中道观的情景,云雾缭绕的山峰之上,几座雪白的屋舍中住着几位道士,他们翻阅着珍贵的经书,敲响晨钟,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这不仅展现了道家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反映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天寒木落山露骨,日月隐隐行空濛”则通过自然界的季节变换,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万物的更迭,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短暂。最后,“九衢黄埃没马腹,一家歌笑百家哭”对比了繁华都市与偏远山林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虽然是山猛虎多,犹胜人间赋蛇毒”作为全诗的结尾,诗人以山林中的猛虎比喻社会中的险恶,但仍然选择向往山林的宁静与自由,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心灵纯净的追求。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观念。

收录诗词(382)

俞德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永嘉平阳(今属浙江),父卓为庐江令,侨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度宗咸淳九年(1273)浙江转运司解试第一,未几宋亡。入元,累受辟荐,皆不应。因性刚狷,名其斋为佩韦(本集卷八《佩韦斋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卒,年六十二。遗著由其子庸辑为《佩韦斋文集》十六卷(其中诗七卷),于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刊行,另有《佩韦斋辑闻》四卷。事见本集卷首元建安熊禾序,《至顺镇江志》卷一九有传

  • 籍贯:自号太玉山
  • 生卒年:1232~1293

相关古诗词

灵乌

灵乌太多知,庭树久栖寄。

主人闵乌灵,遗食寓仁意。

乌亦感主恩,哑哑动鸣喙。

心知主厌闻,冀主早自计。

大忠易为僇,至灵乃凶类。

折翅会有期,卷舌良自愧。

终当为主鸣,谁与喂羹胾。

形式: 古风

赠成雷师

妖氛塞乾坤,乘罅毒黔首。

膏肓不可针,灵文泄枢斗。

雷师烂柯仙,造化默授受。

捕蛟笞鬼神,宛似弥明叟。

雷霆指顾间,云雨翻覆手。

携诗走江湖,万里屈伸肘。

平生刘伯龙,贻笑今已久。

谁能烦律令,三揖费蕉柳。

嗟嗟世涂艰,魑魅白昼吼。

蓝色杂曼肤,睒眒眩妍丑。

我欲扫除之,荒郊乏荆帚。

何当袭师术,轰霆震枯朽。

坐使四海清,物物跻仁寿。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寿沿江黄制置七首(其一)

商岩赉良弼,周岳生甫申。

一贤关世运,六合归吾仁。

英英丹霞翁,异代独儗伦。

骑驎下帝所,仗钺清塞尘。

塞尘行且清,器农不器兵。

廊庙端绂冕,永永扶休明。

形式: 古风

寿沿江黄制置七首(其二)

曾城护六朝,长江渺万里。

紫盖照东南,屏蔽独此恃。

连营步骑屯,列遂刍粮峙。

填拊兹匪轻,倚毗良有以。

愿言策殊勋,千岁光竹史。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