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孝子诗

古云求孝作忠臣,必有割股庐墓人。

庸行不奇奇乃显,至性因此失其真。

性真独有胡孝子,肫诚一念在毛里。

三年苫块礼则然,终身孺慕常如此。

孝子自幼能通经,何难拾芥取紫青。

只为晨昏不忍隔,甘辞衿绂守门庭。

一朝风木嗟何及,怅望空闱傍幽宅。

犹恨泉壤不相随,空山夜夜闻呜泣。

礼虽有限哀无穷,子道谁云自此终。

忍把虚名动当世,转将深挚负苦衷。

吁嗟乎,愚妇痴儿安解事,轻生亏体无不至。

风俗日薄益好奇,误人还是名一字。

君不见,曾闵之孝重圣门,生事葬祭求其原。

朝廷自昔无旌奖,里巷当时泯间言。

从来忠孝愚人有,岩穴韬光自不朽。

谁似高风孝子胡,如此读书可无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胡孝子诗》由清代诗人刘绎所作,通过描述胡孝子的感人故事,展现了古代社会中对孝道的重视与推崇。诗中以“古云求孝作忠臣”开篇,引出孝道与忠君之间的关联,随后点明了孝道的重要性,指出孝行虽平凡,但正是这种至性的表现使得人显得不凡。

诗中提到胡孝子从小就能通晓经书,本有机会追求功名,但他为了尽孝,宁愿放弃仕途,留在家中陪伴父母。然而,命运无情,父母相继离世,留下他独自面对无尽的哀思。诗中描绘了胡孝子在父母去世后,依然坚守在父母身边,三年如一日地守着墓地,表达出他对父母深深的怀念与哀悼之情。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感慨于社会风气的变迁,指出人们往往过于追求表面的孝行,而忽视了内心深处的真诚与真挚。通过对比曾闵之孝被圣门推崇,以及朝廷与民间对孝行的态度,诗人表达了对真正孝子精神的赞美与对社会现象的反思。

整首诗不仅赞扬了胡孝子的高尚品德,也深刻揭示了孝道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表现与社会对其态度的变化,体现了诗人对传统美德的珍视与对社会风气的担忧。

收录诗词(1135)

刘绎(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百花洲石公祠

百年灵气拥芳洲,共起新祠祀故侯。

好借亭台传韵事,最宜苹藻近清流。

花间堕泪空谈往,柳外行春旧纪游。

曾向明湖拜遗址,心香一瓣为公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符雪樵孝廉将之楚南,顺道过访,出近作并赠诗留别,即题以赠行(其一)

研席论交二十年,风萍聚散两茫然。

相看诗律随人老,转觉毫锋较昔圆。

旧梦明湖前度客,新游楚水此行仙。

锦囊自吐如虹气,并作衡云欲上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符雪樵孝廉将之楚南,顺道过访,出近作并赠诗留别,即题以赠行(其二)

金风浩浩洞庭秋,磊落襟怀称壮游。

兰芷有情才子近,江湖此志古人求。

共期东野和声出,且喜南皮雅韵酬。

从此吟情应更远,登高正上岳阳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孙孝子诗

朝廷渥典维风纪,绰楔辉辉九衢峙。

人间最重是节贞,以例孝子及义士。

乡邦风古谊常敦,至行往往出里门。

不信一家兼三善,君看泰和人姓孙。

孙有母氏矢冰蘖,遗孤六月家四壁。

只道慈乌补堕巢,敢欺雏凤翔高翮。

那知寒后春便回,枯槁从新长旧荄。

感荷天公均雨露,几番谆勉同栽培。

母曰嘻,艰哉乡邻共疾苦,儿曰唯,勉之敢坠先人绪。

世上常行事正多,母心未慰奈若何。

但得终身遵母教,我尽我心安有他。

一朝堂上悲风木,三载空山绕墓哭。

从此呼号叩不应,誓将慈善酬育鞠。

耳闻道路来嗟咨,儿思母在忍安之。

眼见艰难当负荷,母有儿存奚不可。

不愿文石高标名,只愿阴骘昭母贞。

不愿章服荣被体,只愿重泉得母喜。

多谢黄堂奖励心,重提孝义两沉吟。

小人有母致今日,一语未终泪满襟。

君不见,介之推母子不言禄,托迹虽清心尚局。

千古愚人忠孝多,吁嗟孙子信高躅。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