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郡侯罗老师入觐

萧萧凉籁发,飒飒江风黄。

翩翩五骅骝,迢迢赴帝乡。

双旌俨前导,父老挟扶将。

天子秉百度,作新大明堂。

日夕下明诏,抡才自殊方。

我公负明德,夙昔称栋梁。

及兹风云会,愿佐日月光。

贱子欲眄睐,恩遇实非常。

如彼穷秋树,雨露滋其芳。

恨无双飞翼,相随淩风翔。

伫立望行尘,含毫中斯章。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云龙所作的《送郡侯罗老师入觐》。诗中描绘了罗老师前往京城觐见天子的场景,充满了对罗老师的敬仰之情和对其才华的肯定。

首句“萧萧凉籁发,飒飒江风黄”以秋风萧瑟、江面泛黄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肃穆而略带悲凉的氛围,预示着离别的哀愁。接着,“翩翩五骅骝,迢迢赴帝乡”通过描绘罗老师乘坐的马车快速驶向京城的形象,展现了他前往朝廷的决心与急迫心情。

“双旌俨前导,父老挟扶将”一句,描述了罗老师出行时的壮观场面,双旌引领,父老乡亲们夹道相送,体现了人们对他的尊敬与不舍。接下来,“天子秉百度,作新大明堂”表达了对皇帝治理国家、建设新殿堂的期待与赞美。

“日夕下明诏,抡才自殊方”则点明了皇帝选拔人才的公正与广泛性,暗示了罗老师因其卓越的才能而受到重视。诗人在此对罗老师的才华给予了高度评价:“我公负明德,夙昔称栋梁”,认为他是国家的栋梁之材。

最后,“及兹风云会,愿佐日月光”表达了诗人希望罗老师能借此机会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的愿望。而“贱子欲眄睐,恩遇实非常”则流露出诗人对罗老师深厚情谊的感激与敬仰。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对罗老师入觐过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与奉献精神,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其才华与品德的由衷赞赏。

收录诗词(716)

李云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过罗幼良溪上草堂留题

蘼芜叶暗江云暖,杨柳阴浓湖日晚。

桃花两岸笑迎人,坐溯溪流不知远。

溪上柴门临水开,水鹤夜语溪风回。

寂寂竹窗人不到,溪声时过小桥来。

形式: 古风

咏水灯

流星历乱波光紫,帝遣祝融烧海水。

淩波仙子笑相逢,各踏一朵金芙蓉。

芙蓉渐开潮渐满,大海合作琉璃碗。

群龙睡起相叫呼,自疑失却颔下珠。

珠光射入鲛人室,照见鲛人夜深织。

冯夷起舞老蛟怒,生忧然着珊瑚树。

形式: 古风

咏红梅

冰姿飘尽高楼笛,霜条夜染榴裙色。

火珠历乱缀芳丛,红绡步障围春风。

流莺相向如啼血,王母桃花羞不发。

罗浮美人朱颜开,竞将红袖送春杯。

珠帘半捲胭脂雨,紫燕飞来不知处。

形式: 古风

雁声篇

天涯一夜西风起,雁声吹落秋旻里。

忽听哀传玉塞云,俄闻响度金河水。

金河玉塞路逶迤,鸿雁嗷嗷飞复栖。

露下已先孤鹤警,月明还接断猿啼。

潇湘洞庭秋万里,苦竹蒹葭烟雨里。

过客维舟夜夜闻,渔人吹笛纷纷起。

白云飘尽越天开,千里相呼一夕回。

晓风芦荻溪边过,暮雨芙蓉滩上来。

芙蓉芦荻秋相向,滩雨溪风逗清响。

侧耳不知何处边,举头忽在西楼上。

城南怨妇思寥寂,每听一声泪沾臆。

共言鸿雁解传书,雁声听尽无消息。

秋江枫林连水生,水上罗网共林横。

好向云霄却飞去,弋人不解爱能鸣。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