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双竹湛师房二首(其一)

我本西湖一钓舟,意嫌高屋冷飕飕。

羡师此室才方丈,一炷清香尽日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翻译

我原本是西湖上的一叶钓舟,心中却嫌高大的房屋太过清冷。
我羡慕那位老师的居室虽仅方丈大小,但整日里都有一缕清香缭绕。

注释

我:指代诗人自己。
本:本来。
西湖:杭州著名的湖泊。
一钓舟:一艘小船,常用来比喻隐士生活。
意嫌:内心感到。
高屋:高大的房子。
冷飕飕:形容冷清、寒冷。
师:此处可能指有禅意或隐居的老师。
此室:指老师的居室。
才方丈:仅仅一丈见方,形容空间狭小。
一炷清香:一柱香,象征清净和禅意。
尽日留:整天都弥漫着。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幽静生活情趣的诗句,出自北宋文学巨匠苏轼之手。诗人以亲身体验的口吻,讲述自己在西湖上的一次独特经历。

“我本西湖一钓舟”,这里的“钓舟”指的是一种捕鱼的工具,但在此处被诗人用来比喻自己的船只。西湖是苏轼曾居住过的地方,他对这片水域有着深厚的情感。诗人通过这一开篇,直接将读者带入了他个人的生活空间。

“意嫌高屋冷飕飕”,这里的“高屋”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的住宅,而“冷飕飕”则传达出一种清凉而又略带寂寞的感觉。这一句表明诗人对于自己居所的感受,似乎觉得这样的环境过于孤独和冷清。

接下来的两句,“羡师此室才方丈,一炷清香尽日留”,则转向了对某位师父(可能是佛教僧侣)的生活空间的赞美。这里的“方丈”是一个面积单位,但在此处更多地表达了一种恰到好处、适中的空间感受。而“一炷清香尽日留”则描写了房间中淡雅的香气,能够持续一整天,这不仅是对物质环境的描绘,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心灵宁静状态的一种向往。

总体来说,这几句诗通过对比和赞美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环境和精神追求的独到见解。它既展现了苏轼在物质与精神层面上的审美情趣,也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内心世界的丰富性。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书双竹湛师房二首(其二)

暮鼓朝钟自击撞,闭门孤枕对残缸。

白灰旋拨通红火,卧听萧萧雨打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江]韵

宝山新开径

藤梢橘刺元无路,竹杖棕鞋不用扶。

风自远来闻笑语,水分流处见江湖。

回观佛国青螺髻,踏遍仙人碧玉壶。

野客归时山月上,棠梨叶战暝禽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和述古冬日牡丹四首(其一)

一朵妖红翠欲流,春光回照雪霜羞。

化工只欲呈新巧,不放闲花得少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和述古冬日牡丹四首(其二)

花开时节雨连风,却向霜馀染烂红。

漏泄春光私一物,此心未信出天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