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堂寺与李敬敷杨启同观梅

竹堂梅花一千树,晴雪塞门无入处。

秋官黄门两诗客,珂马西来为花驻。

老翁携酒亦偶同,花不留人人自住。

满身毛骨沁冰影,嚼蕊含香各搜句。

吉祥牡丹清本欠,定惠海棠幽亦未。

只凭坡口诧繁华,似恐同花不同趣。

酒酣涂纸作横斜,笔下珠光湿春露。

只愁此纸捲春去,明日重来花在地。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沈周的《竹堂寺与李敬敷杨启同观梅》描绘了竹堂寺内千树梅花盛开的景象,如同晴雪般洁白,却因门槛被花海阻隔,显得尤为壮观。诗人与两位友人——秋官黄门的诗客,一同驻足欣赏,老翁也带着酒前来凑趣。他们沉浸在这冰雪般的梅花世界中,各自寻找灵感,咀嚼花蕊,品味香气,创作诗句。

诗人以牡丹和海棠的清雅幽静与梅花的繁华相比较,认为梅花的独特韵味更胜一筹,它虽热闹,却不失高雅趣味。他们借酒助兴,挥毫泼墨,写下梅花的美丽姿态,仿佛春露滋润的字句间,透出春天的气息。然而,他们又担心随着纸上的墨迹干涸,春天将随之而去,明日再来,梅花可能已经凋零。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对梅花的热爱和赞美,以及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富有诗意和生活情趣。

收录诗词(1057)

沈周(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汉族。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字:启南
  • 号:石田
  • 籍贯:长洲(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27~1509

相关古诗词

题杜东原先生雨景

老原作画墨法熟,纸上沈沈泼浓绿。

重林湿叶欲垂地,合涧流淙似鸣玉。

庐山九叠翠不乾,秋影平吞此长幅。

借看真怕雨拂面,要为时人洗双目。

滕王珠帘正堪卷,董家破屋不可宿。

出门一笑青天高,犹怪春泥污吾足。

形式: 古风

过长荡

发迹过长荡,识此平生始。

春流方漫衍,旷荡弥十里。

老葑蔽层云,敷芽青拟拟。

正如一明镜,剥蚀铜绣起。

西山欲临照,掩却螺髻美。

山亦拗怒去,南走太湖涘。

群势涌叠浪,争捷互排挤。

我恐先我去,挥手喝止止。

湖山四面好,转侧皆可喜。

此面正佳绝,扁舟载西子。

芳洲有隙地,肯卖脱紫绮。

移家非丹砂,所好在山水。

形式: 古风

宿白马涧

湿云载春山,晴秀怅莫逢。

朝来双闼前,顿失千巃嵷。

天地大藏疾,何所不包容。

峰峦皆养晦,草木未发蒙。

芙蓉不敢巧,反朴鸿濛中。

老眚叵辨物,存亡诘儿童。

昼夜不分明,中恐移愚公。

又虑九疑缩,万里来相通。

争高或不平,出气荡其胸。

水墨用吾事,丹青莫为工。

形式: 古风

杨花曲

江上杨花撩乱飞,随郎马蹄点郎衣。

杨花飞多还堕地,郎去遥遥何日归。

郎归不归任郎意,但是家书无寄处。

愿栽杨树绕天涯,明年见花郎忆家。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