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二首(其一)

故人万里外,夜梦忽在兹。

一去二十年,宛若平生仪。

因悲久离别,再拜前吐辞。

举手双涕下,自诉长相思。

觉来天一涯,彼此安得知。

岂无同心言,道远孰致之。

人生重结交,结交在当时。

对面不倾倒,相思亦奚为。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罗洪先所作的《杂诗二首(其一)》。诗中描绘了诗人与远方友人虽相隔万里,却能通过梦境相聚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长久别离的感慨。

首句“故人万里外,夜梦忽在兹”点明了诗人与友人相隔遥远,只能在梦中相见。接着,“一去二十年,宛若平生仪”描述了友人离开已有二十年之久,但其风度依然如初,仿佛未曾离去。诗人通过这一细节,表达了对友人形象的深刻记忆和怀念之情。

“因悲久离别,再拜前吐辞”表现了诗人对长久别离的悲伤,他以拜礼的形式表达对友人的敬意,并倾诉心中的思念。“举手双涕下,自诉长相思”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泪眼婆娑,向友人诉说无尽的相思之情。

然而,“觉来天一涯,彼此安得知”则揭示了梦境终归是虚幻的,醒来后两人相隔天涯,彼此的境况如何已不得而知。诗人在此表达了对现实与梦境之间差距的无奈和感慨。

最后,“岂无同心言,道远孰致之”提出即使有共同的心声,但路途遥远,又有谁能将这些话语传递给对方呢?这反映了诗人对沟通障碍的深深忧虑。

“人生重结交,结交在当时”强调了友情的重要性,认为真正的友谊应当在最初相遇时就建立起来。“对面不倾倒,相思亦奚为”则表达了诗人对真正友谊的珍视,认为面对面的交流比遥不可及的相思更有价值。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以及对友情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人生真谛的感悟。

收录诗词(732)

罗洪先(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学者,杰出的地理制图学家。一生奋发于地理学等科学的研究,“考图观史“,发现当时地图多疏密失准、远近错误,于是亲自外出调查收集资料,准备重新编一内容丰富、地理位置准确的地图,以计里画方之法,创立地图符号图例,绘成《广舆图》。创编成地图集形式,不仅继承了朱思本制图法,还加以发展,使地图更为科学实用。堪称与墨卡托同时代的东方最伟大的地图学家

  • 字:达夫
  • 号:念庵
  • 籍贯:江西吉安府吉水黄橙溪(今吉水县谷村)
  • 生卒年:1504-1564

相关古诗词

杂诗二首(其二)

烦歊不能寐,披衣步前楹。

仰视天汉流,众星一何明。

万动皆有息,人生何所营。

久伫风露下,洒然当我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园中杂言二首(其一)

洪钧陶万象,品汇皆天情。

四时忽代谢,岁功赖有成。

物理鲜常盛,天道有亏盈。

哲人秉大观,所以称达生。

伊余无所好,夙抱幽人贞。

一丘常自足,千驷良可轻。

宠禄岂足贵,贱者乃有名。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园中杂言二首(其二)

中岁不自好,营虑相纠缠。

宁如返初服,停策倚林泉。

岂不羡松乔,生本无仙缘。

鍊形得长生,此事终茫然。

有溪亦可渔,有山亦可田。

营谋良已足,踰分讵自全。

青阳不再御,朱华苦易捐。

欣然命旨酒,且以娱天年。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九日

萧萧草径间,秋菊绕篱侧。

端居事探讨,佳节聊登陟。

云物望凄凄,山川亦历历。

疏林带夕烟,天宇淡秋色。

时变惊物华,川流增慨息。

游览有真意,夫岂弄文墨。

颐养适性灵,夙心在昭塞。

青尊对白云,托以畅胸臆。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