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芦笙作

谁伴愁人坐月明,苗中儿女舞芦笙。

自言颇似江南曲,不是秋笳出塞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月下苗族儿女欢快起舞的场景,通过芦笙的音乐与江南曲调的对比,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诗人方以智巧妙地运用了“谁伴愁人坐月明”这一句,既点出了月夜的静谧与孤独感,又为下文的欢乐场面设置了鲜明的对比。芦笙的音乐被描述为“颇似江南曲”,暗示其旋律优美动听,富有江南水乡的韵味,与传统的秋笳出塞之声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不同地域文化的交融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好奇与欣赏,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和人文风情的赞美。在明末清初的社会背景下,这样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多元文化交流的现实,也体现了作者对于和谐共处、文化融合的美好愿景。

收录诗词(48)

方以智(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画

钓竿三尺寄浮查,漂泊萍踪一水涯。

日暮可怜红蓼岸,秋声一夜绕渔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赠吴半壁

养鹤栽松共几年,故人茅屋万峰前。

只应谷口移云住,满洞桃花隔钓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送王瑜仲还维扬

一曲旗亭酒未消,离情已逐广陵潮。

君归定倚吹箫侣,明月相思第几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鸳鸯湖

两湖秋水抱城斜,缥缈楼台带落霞。

日暮鸳鸯看不见,数声风笛起芦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