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赵莲奥剑

岂无三尺铁,巧事犀玉妆。

惟君匣中藏,百鍊侔步光。

小试锋莫当,崖石中开张。

会须斩奸邪,晔晔神光扬。

未逊古佩刀,公辅誇王祥。

斯物由天成,匪但工之良。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把精美的剑,它不仅是实用的武器,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象征。诗人通过对剑的描述,表现了对勇气、正义和高贵品质的赞美。

“岂无三尺铁”一句,开篇便提出了一个疑问,仿佛在询问这把剑是否存在,它的长度是否达到三尺。这不仅是在描写剑的形制,更暗示了这把剑所承载的非凡意义和力量。

接下来的“巧事犀玉妆”则是对剑饰的细致描绘,犀玉妆指的是剑上的装饰,这里的“巧事”表明这些装饰工艺精湛,美轮美奂。这样的描述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艺术工匠技艺的赞赏,也彰显了这把剑的珍贵与独特。

“惟君匣中藏,百鍊侔步光”则是说这把剑被珍藏在匣中,它经过百次以上的锻炼,所以光芒闪耀。这里的“匣中藏”意味着这把剑非同凡响,是需要特别保管的宝物,而“百鍊侔步光”则形象地表达了剑经过无数次打磨和锤炼后的光泽与坚韧。

在“小试锋莫当,崖石中开张”的这两句里,诗人通过对剑锋利的描述,展现了它的实用价值。即使是轻微地试探其锋芒,也能在坚硬如崖石般的物体上留下痕迹。这既展示了剑的锋锐,也象征着正义力量的不可阻挡。

“会须斩奸邪,晔晔神光扬”这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剑的象征意义。诗人表达的是,这把剑应当用于斩除世间的奸邪之徒,而它所散发的神圣光芒,是正义与勇气的体现。

“未逊古佩刀,公辅誇王祥”这两句中,“未逊古佩刀”意味着这把剑不亚于古代传说中的宝刀,它承载了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积累。而“公辅誇王祥”则是对拥有这把剑的人物品质的赞誉,表明持有者应当是具有高尚品格的人,他们能够辅佐君主,带来吉祥。

最后,“斯物由天成,匪但工之良”强调了这把剑并非仅凭人力所制,而是自然与人工的完美结合,它的精妙不仅在于工艺,更在于它蕴含的天然之韵。这也暗示着诗人对这一艺术品的深刻理解和敬仰。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把剑的描绘,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对于力量、勇气、正义以及工艺美学的崇尚,同时也是诗人个人品味与文化素养的体现。

收录诗词(405)

卫宗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赵莲奥琴

岂无五尺桐,所贮徒百囊。

惟君匣中材,古韵涵混茫。

高山与流水,雅趣深可长。

古人宝清英,今君岂殊扬。

锵然出金石,振厉如歌商。

毋惜一运轸,冰雪置我肠。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和唐人惜花韵

一年最是花时好,花开莫待莺呼老。

有酒对花勿草草,清唱美人眉淡扫。

一觞一咏要相当,棹船唤取黄头郎。

川原红紫相低昂,载取十里春风香。

形式: 古风

和家则堂韵赠高教之北

别时欠折苏堤柳,西方美人无恙否。

子卿齧雪十九年,何似生前一杯酒。

麒麟胡可系而羁,要使为祥在郊薮。

当年谁擅西湖春,公闾遗臭千载后。

但知金屋醉蛾眉,簸弄威权翻覆手。

徒劳吉士远有行,令人骄骄赋维莠。

君今重整燕蓟辕,老子跫然欣得偶。

殷勤为我问平安,司马深衣想如旧。

形式: 古风

和象翁雪(其一)

欲把青空一色糊,集先维霰作花疏。

寸馀凝积常年有,尺许坚牢自昔无。

粉阵成围攒戏蝶,盐车疑覆失前驴。

新吟便是有声画,何必鹅溪写作图。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