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禅师释正觉的作品,以禅宗的视角描绘了内心的纯净与超然。"太虚之心,万象之身",诗人将自我比作浩渺宇宙的心灵和包容万物的身躯,形象地表达了禅者的空灵与广大。"濯濯水中月,英英华上春",用水中明月的清澈比喻禅心的明亮,以春天的繁花象征智慧的盛开,展现出禅者内心的清明与生机。
"而今到处相逢也,眼里无筋一世贫",表达的是禅者在修行中达到的境界,无论走到哪里都能与道相逢,眼中没有世俗的执着,因此即使生活简朴,内心却富足无比。整首诗寓言深刻,富有禅意,体现了禅师对心灵自由和超越物质追求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