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彭善长的隐士的居所,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生活环境的清幽与主人性格的淡泊。首句“数武园庐几自营”,点明了彭善长亲自规划营造的园舍,虽简朴却自成一格。接着,“主人兼以淡为名”一句,直接揭示了彭善长追求淡泊的生活态度。
“虚窗月白看松影,半榻经残礼磬声”两句,运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充满禅意的氛围。月光洒在虚窗上,映照着松树的影子,半榻上的经书已翻阅至末尾,伴随着悠扬的磬声,整个画面显得格外宁静祥和。
“鸟亦安禅栖寂寂,泉因漱石韵铮铮”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宁静的意境。鸟儿仿佛也在修行,静静地栖息于枝头,泉水则因石头的冲刷而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两者共同构成了和谐的自然乐章。
最后,“东林真不愧莲社,儗浚山池尚未成”两句,将彭善长的居所与佛教圣地东林寺相提并论,表达了对彭善长高尚品格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彭善长虽有开凿山池的计划,但尚未完成,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淡然态度和对自然的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彭善长别业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追求淡泊、亲近自然的生活哲学,以及诗人对其高尚品格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