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刘荆山母墓

绿草䰐鬖白露晞,老樵能记虎眠时。

石函深贮悬钟谶,翠壁新刊断织碑。

陇势三分松桧色,泉声千古蓼莪悲。

圭郎向日升堂友,留宿云庵撰诔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青草覆盖的土地上白露已干,老樵夫还记得老虎曾歇息的地方。
石函深藏的钟声预言,翠绿的墙壁上新刻着有关纺织女工的碑文。
山势如三分天下,松柏翠绿,泉水声中仿佛充满千年的哀愁。
圭郎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来到堂前结交朋友,夜晚留宿在云庵撰写悼念的文辞。

注释

䰐鬖:形容草丛茂盛的样子。
虎眠时:指老虎曾经休息的地方。
悬钟谶:悬挂的钟声预示着某种神秘的事物。
断织碑:可能是指纺织女工的纪念碑,暗示纺织女工的命运。
陇势:山势。
蓼莪悲:借用了《诗经》中的悲伤意象,表达哀愁之情。
圭郎:可能是人的名字,也可能是一种尊称。
诔辞:哀悼或赞美的文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感怀的山林墓地景象。首句"绿草䰐鬖白露晞",通过描绘绿草在清晨白露中微微摇曳,展现了墓地环境的清新与宁静。"老樵能记虎眠时"则暗示了墓地的历史悠久,连老樵夫都记得这里曾是老虎栖息之地。

接下来的两句"石函深贮悬钟谶,翠壁新刊断织碑",进一步揭示了墓地的特色,石函里可能藏着古老的预言或故事,而翠壁上刻着有关亡者的哀歌,显得庄重而神秘。

"陇势三分松桧色,泉声千古蓼莪悲",诗人借松桧和泉水声,渲染出一种永恒与哀思交织的氛围,表达了对逝者的深深怀念。"蓼莪"一词源自《诗经》,常用来寄托对亲人的哀思。

最后两句"圭郎向日升堂友,留宿云庵撰诔辞",描述了一位名叫圭郎的人物,他在阳光下拜访墓地,可能是为撰写悼念文辞而停留,增添了诗的哀思与敬意。

整体来看,赵汝回的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将对刘荆山母亲墓地的景物描绘与深情缅怀融为一体,展现出深厚的情感和对故去者的尊重。

收录诗词(44)

赵汝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薛景石瓜庐

湖村有真逸,爱着钓鱼袍。

鹤语柴门静,身闲笔砚劳。

移来瓜种别,看得桂丛高。

所写虽云僻,文名不可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洪武十六年冬十有二月朔以召入见试经于文渊阁述事一首

官壶五点鸡三唱,冠佩如云列绛霄。

黄道六龙行化日,彤廷一廌立清朝。

象来交趾经蛮服,马出流求涉海潮。

朝退试文东阁下,笔端五色欲飘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王道士惠柳桧

千年桧出寒岩罅,掘得根来比金价。

髣髴山阴见此株,寻思却是关仝画。

形式: 七言绝句

玉溪谣

雍滩束水水箭急,逆水上滩滩壁立。

折篙断缆船不前,乘船人惧梢人泣。

柳风摇春花雨晴,飞帆忽过如飞星。

仙人坐机织锦鲸,邀我为赋银河清。

茫茫天路高无陛,予止坎兮曷为至。

闲将身事问仙人,仙人笑指滩船是。

长风引船水没滩,天地变化须臾间。

不生凌清溯紫骨,何用费火烧还丹。

五百童男东入海,水弱山遥无药采。

千层万级通天台,方士致神神不来。

君不见桃花满山不知处,刘阮径入天台去。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