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雀瓦砚歌

阿瞒汉贼非汉臣,营窟乃在漳河滨。

铜雀高台入霄汉,参差瓦缝排鱼鳞。

太息人生祇如梦,光阴老向军中送。

分香卖履事难言,望断西陵含隐痛。

中原劫运几沧桑,栋宇飞灰草树荒。

石墨那堪供染翰,砚材差喜发幽光。

幻化本鸳鸯,成斑亦雊鹆。

佳品自澄泥,奇珍逾美玉。

却想觚棱金碧时,琉璃片片亚檐垂。

谁能磨盾频飞檄,但说临江自咏诗。

到今遗瓦苔斑驳,文房好倩良工斫,君不见建安年号记分明,汉鼎虽迁留正朔。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永珹的《铜雀瓦砚歌》以曹操的典故开篇,将铜雀台与漳河边的营窟相连,形象描绘了曹操的权势与野心。诗人通过铜雀台的壮观景象,暗示历史的沧桑变迁,以及人生如梦的感慨。

接着,诗人感叹时光在军旅中消逝,提及曹操的遗事,如分香卖履,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沉痛反思。瓦砾中的砚材虽遭战火摧残,但仍能发出幽光,象征着文化传承的坚韧。

“幻化本鸳鸯,成斑亦雊鹆”运用比喻,说明即使瓦砚历经磨砺,其质地依旧不凡,比美于美玉。诗人回忆往昔铜雀台的辉煌,琉璃片片垂落,与今日的衰败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昔日繁华的怀念。

最后,诗人感叹瓦砾尚存,期待能被工匠修复,成为文房之宝,提醒人们不忘历史痕迹,铭记建安年间的重要时刻,尽管政权更迭,但汉室正统的精神犹在。

整首诗以瓦砚为线索,寓言历史兴衰,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3)

永珹(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南海子行

君不见飞放之泊传自元,百六十里周缭垣。

红门四辟通苑路,苑中极目皆平原。

略无高山有流水,长林迤逦丰草繁。

头鹅诈马有余闲,于焉较猎悬鹑貆。

胜地一从归胜国,仁虞旧院无人识。

扫除榛莽拨禁军,曾记英公亲奉敕。

官衙忽被阍寺专,豹房尚指荒丘侧。

太阿旁落国步难,遑问区区此疆域。

我朝龙兴天下归,千里和会尊邦畿。

废苑从兹作灵囿,豫游几暇扬鸾旗。

云闲八阵时阅武,风卷三驱大合围。

殷勤习劳奉家法,扈从棣萼欣交辉。

百年海户千人守,七十二桥通泽薮。

三台连峙三海深,指点团河近双柳。

新池饮鹿间苹蒿,旧迹晾鹰存培塿。

官庄分设四五家,岁纳刍茭别无取。

颇见道观杂僧庐,灵风梵雨来空虚。

酒内茅山失法派,瞿昙种类尤纷如。

膏腴宽敞便飞走,大壑于牣还多鱼。

雨露栽培经岁月,离宫鼎足皆皇居。

诘戎大事首马政,雁臣贡入龙媒盛。

六厩超遥八骏蹄,监牧攻驹严禁令。

何须苜蓿与渥洼,甘草如饴水如镜。

云锦照眼胜谷量,土壤宜之顺其性。

围场习猎凡几回,黑头顿觉青春催。

伯仲当初我最少,今日俄携诸季来。

更怜子侄并壮大,短衣晨夕想追陪。

弯弓敢辞臂力软,枨触旧况增清哀。

况复从游怀杖履,自别音尘几弹指。

人间屡叹絮酒倾,天上频嗟玉楼起。

赏花得句能几春,也复伤神判生死。

者番经幄集群贤,只有蔡侯还到此。

临风无限古今情,天开陆海依神京。

长杨熊馆讵足拟,驰骋信足豪生平。

喧笑未终感慨集,莺蹄燕语兼蛙鸣。

转眼清和赋归去,挑镫且快挥毫成。

形式: 古风

秀严上人以孟夏晓起诗见示即次原韵

不碍尘寰住,偏怜晓气清。

五更残月落,一雨乱蛙鸣。

林外钟催曙,檐前鹊报晴。

上人推枕起,诗思此中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怀紫琼叔祖兼索近作

何事难偷半日闲,金兰情味暗相关。

春来曾仗诗消日,老去宁从酒借颜。

避俗心清新雨后,怀人梦断乱云间。

岂无片羽应投我,驰字催君少破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花朝

蓂叶全开且未凋,众香国里景偏饶。

百花生日传何代,二月春花判此朝。

扑蝶试看新扇影,鬻蚕应傍旧桑条。

东风不为游人住,九十韶华惜半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