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其一)

南馆西池迎笑处,轻行不耐冰绡。

粉香飞过碧阑桥。芙蕖争态度,杨柳学飘飖。

醉里鸾飙乘月去,碧云依旧迢迢。

深情谁为寄娇娆。簟纹风外展,香篆过边销。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翻译

在南馆西池欢笑的地方,她轻盈漫步,步履如冰纱般轻盈。
她的香气飘过绿色栏杆的桥梁,荷花竞相展现姿态,柳树模仿着她的飘逸。
在醉意中,她乘坐鸾凤般的月光离去,碧空中的云彩依然遥远。
深深的爱意,谁能传达这份娇媚?竹席上的纹路在风中舒展,香篆燃烧殆尽。

注释

南馆:古代官署或贵族府邸。
西池:池塘,可能指的是园林中的景观。
冰绡:形容女子步态轻盈,如薄纱般。
芙蕖:荷花的别称。
态度:这里指荷花的姿态。
鸾飙:神话中的鸾鸟所化的疾风,比喻美女的轻盈。
娇娆:形容女子美丽动人。
簟纹:竹席上的纹理。
香篆:点燃的香料形成的图案,古人常用来寓意香烟缭绕。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游园的画面,既有生动的景物描述,也流露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深切情感。

"南馆西池迎笑处,轻行不耐冰绡。" 这两句设置了整个诗歌的情境,南馆西池之所以能够“迎笑”,是因为这里有美丽的景色和温暖的阳光,足以驱散寒冷,使人感到愉悦。诗人在这美好的环境中轻盈行走,却无法忍受那细微的春寒,这里的“冰绡”形象生动,既表现了初春时节的气候,也反映出诗人的感受。

"粉香飞过碧阑桥。" 这句通过对花香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园中春色的氛围。“粉香”指的是樱桃或杏花之类的芬芳,它们随风飘落,穿过那古老而美丽的碧石小桥,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芙蕖争态度,杨柳学飘飖。" 这两句则转向了水边景物的描绘。“芙蕖”通常指的是荷花,而“争态度”则是说荷花在水中各自展示其姿态,既有立着的,也有倾斜的,形象各异。紧接着,“杨柳学飘飖”一句,则描绘了杨柳随风摇曳,好像也要模仿那些飘逸的云彩一般,这里的“学”字用得非常生动,表达了一种生命力的蓬勃。

"醉里鸾飙乘月去,碧云依旧迢迢。" 这两句则是诗人在美景中饮酒至醉后的一番感慨。“醉里”二字营造出一种恍惚迷离的意境,而“鸾飙乘月去”,则是在醉酒之后,诗人的心灵似乎也随着那高飞的鸾凤一起升腾,融入了夜色的云海之中。紧接着,“碧云依旧迢迢”一句,则表明即便是这样的幻想,也终究还是要回到现实世界,而那碧云如故,似乎在提醒诗人,尽管美好事物容易让人沉醉,但它们终将如过眼云烟。

"深情谁为寄娇娆。" 这句诗则是诗人对这份难以言说的深情的抒发。春光、花香、水色,都令诗人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情感,但这些情感又似乎找不到合适的人或物去寄托,故而发出这样的感慨。

"簟纹风外展,香篆过边销。" 最后两句,则是对前述景色和气氛的一种总结。“簟纹”指的是竹席上的织纹,而“风外展”,则是在说这些纹理似乎随着春风传到了户外,显示了诗人对于细微之物的观察。紧接着,“香篆过边销”一句,则是对花香的一种描写,那些芬芳似乎超越了空间的界限,悄然消散在无形中。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园林景色的精彩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细腻抒发,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收录诗词(109)

卢祖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次夔。南宋庆元五年(1199)中进士,初任淮南西路池州教授。今诗集不传,遗著有《蒲江词稿》一卷,刊入“彊村丛书”,凡96阕。诗作大多遗失,唯《宋诗记事》、《东瓯诗集》尚存近体诗8首

  • 字:申之
  • 号:蒲江
  • 籍贯:永嘉(今属浙江)
  • 生卒年:约1174—1224

相关古诗词

临江仙

六鹤飞来松帐晓,菊迟梅早年光。

西池移宴到萱堂。笙箫清弄玉,环佩暖回香。

未问诰花金五色,新来乐事难量。

双添雏凤趁称觞。争书八十字,分抱彩衣旁。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临江仙(其二)

洞府堂深花气满,娉婷绿展红围。

个中年少出琼姬。双笼金约腕,独把玉参差。

子晋台前无鹤驭,人间空有清诗。

何如娇小贮帘帷。仙风知有待,凉月渐当时。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临江仙(其三)

跨鹤云间犹未久,风流全胜年时。

唤回和气上梅枝。酒边春市动,琴外画帘垂。

长是细吟攻愧寿,还歌连桂新词。

早催凫舄向南飞。一官传鼎鼐,四海看埙篪。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洞仙歌(其一)赋茉莉

玉肌翠袖,较似酴醾瘦。几度熏醒夜窗酒。

问炎洲何事,得许清凉,尘不到,一段冰壶剪就。

晚来庭户悄,暗数流光,细拾芳英黯回首。

念日暮江东,偏为魂销,人易老、幽韵清标似旧。

正簟纹如水帐如烟,更奈向,月明露浓时候。

形式: 词牌: 洞仙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