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梧桐叶上秋先到,索索萧萧向树鸣。
为报西风莫吹却,夜深留取听秋声。
这首元代诗人郑允端的《梧桐》以梧桐叶上的秋声为切入点,描绘了一幅秋日梧桐的生动画面。诗中通过“梧桐叶上秋先到,索索萧萧向树鸣”两句,直接点明了季节的变化,梧桐叶在秋天最先感受到秋意,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向周围的树木诉说着秋天的到来。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使得自然界的景象更加生动有趣。
接着,“为报西风莫吹却,夜深留取听秋声”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秋声的珍视之情。诗人希望西风不要轻易吹散这些秋声,而是让它们在夜晚继续回荡,让人们有机会细细品味秋天的声音。这种情感的流露,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蕴含着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通过对梧桐叶上秋声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向往。
不详
生于元英宗泰定四年,卒于惠宗至正十六年,年三十岁。出生儒学世家,郑氏曾富雄一郡,有半州之目,人称“花桥郑家”。允端颖敏工诗词,嫁同郡施伯仁。其夫为儒雅之士,夫妻相敬如宾,暇则吟诗自遣,然题涉甚广,不止写闺情。至正十六年(1356)张士诚入平江,家为兵所破,贫病悒悒而卒。宗族之士谥曰“贞懿”,后人称之为“女中之贤智者”。其夫施伯仁编次其遗著成帙,名《肃庸集》一卷。诗集后来历经颠簸,散失了一半多,仅留下百余首诗
诗骨从来不受肥,那堪衰病弗胜衣。
朝来试把罗裳系,瘦比今春又半围。
老瞒雄视欲吞吴,百万楼船一炬枯。
留得清风明月在,网鱼谋酒付髯苏。
曾共元戎出塞垣,生擒番将向乌桓。
如今老去谁终惠,独对西风瘦骨寒。
风转庭槐拂槛开,绿阴如染净无埃。
妇人不作功名梦,閒看南柯蚁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