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梁歌酬郑集之

大禹之功及天地,庙有梅梁何足异。

奈何过用铁索缠,太祝为之欲徼利。

每言变化失其所,去作老龙治风雨。

一声霹雳震岩扉,千尺蜿蜒辞殿户。

七月熇苗沾块土,忧杀村中老农父。

买羊沽酒祭梅梁,祭罢祠官传好语。

吁嗟老农无尔愚,大禹有神焉可诬!

汝曹淫祀欲求福,此物为妖当伏诛。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梅梁歌酬郑集之》由元代诗人杨载所作,通过寓言的手法,表达了对迷信和过度崇拜的批判。诗中的“梅梁”象征着某种超自然的力量或神灵,而“铁索”则可能代表了人类试图控制或束缚这种力量的努力。

诗的开头提到大禹的功绩与天地并列,庙宇中的“梅梁”虽非大禹所建,但其存在也并非奇事。然而,人们却过度依赖铁索来控制“梅梁”,甚至让太祝(古代祭祀仪式的主持者)借此谋取私利。这反映了人类对于未知力量的恐惧与盲目崇拜。

接着,诗中描述了“梅梁”的变化,它似乎失去了原有的位置,转而成为治理风雨的老龙。这一转变引发了自然界的震动,预示着“梅梁”将离开庙宇,前往新的领域发挥作用。这一情节暗喻了人类行为对自然秩序的影响。

随后,诗中描绘了七月炎热的天气下,农民们因干旱而忧虑的情景。在这样的背景下,“梅梁”以降雨的形式帮助了庄稼,却让村中的老农感到困惑和不安。他们开始用羊和酒来祭祀“梅梁”,并期待得到神的保佑。这反映了人类在面对自然现象时的无助与寻求安慰的心理。

最后,诗人发出感慨,提醒人们不要被迷信所蒙蔽,认为“梅梁”是神灵的化身。他指出,真正的神灵是大禹,不应将崇拜对象视为妖邪。诗中批评了那些为了祈求福祉而进行不正当祭祀的人,暗示他们应当尊重自然规律,而不是盲目迷信。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寓言故事,深刻地探讨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在面对未知时的复杂心理状态。它不仅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也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186)

杨载(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与虞集、范梈、揭傒斯齐名,并称为“元诗四大家”。延祐二年进士,授承务郎,官至宁国路总管府推官。文名颇大,文章以气为主,诗作含蓄,颇有新的意境

  • 字:仲弘
  • 籍贯:浦城(今福建浦城县)
  • 生卒年:1271—1323

相关古诗词

风雨五更鸡乱叫,江湖千里雁相呼。

挟书万里求明主,仗剑三年别故乡。

窗间夜雨消银烛,城上春云压綵旗。

空桑说法黄龙听,贝叶翻经白马驮。

形式:

黄河西去从天下,华岳东来拔地高。

形式: 押[豪]韵

秋雁

寒向江南暖,饥向江南饱。

莫道江南恶,须道江南好。

形式: 古风

题僧墨菊卷

苾刍元是黑衣郎,当代深仁始赐黄。

今日黄花翻泼墨,本来面目见馨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