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石似之仓部出倅漳州

半刺临漳郡,荣归总不如。

棠阴三世旧,梓里数程馀。

野老谈遗爱,儒先叩异书。

依乌带东壁,从此照闽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半刺任职漳郡,荣耀归乡总是少有。
三代人在棠荫下生活,家乡距离还有几程之遥。
田野老人谈论着先人的遗爱,学者们探寻着奇异的典籍。
我像乌鸟依恋故巢,带着东壁的光照,从此照亮闽地的角落。

注释

半刺:指担任副职或代理职务。
荣归:荣耀的回归。
棠阴:代指故乡或家族聚居的地方。
梓里:家乡,故乡。
野老:乡村老人。
遗爱:遗留下来的恩惠和爱心。
儒先:学识渊博的先贤。
异书:罕见的书籍,奇异的知识。
依乌:比喻人对故乡的依恋。
东壁:可能指自家的东墙,也可能是借代故乡。
闽墟:指福建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必大为友人石似之出倅漳州(古代官职)所作的送别诗。诗中表达了对石似之荣任漳郡的祝贺,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离别的感慨和对他在当地造福百姓的期待。

"半刺临漳郡","半刺"暗指石似之担任的副职,"临漳"点明其赴任之地,暗示了职务的重要性和责任重大。"荣归总不如",表达了诗人认为石似之此行虽然荣耀,但离开家乡总是有些许遗憾。

"棠阴三世旧","棠阴"象征着深厚的家族传统和乡情,"三世旧"则强调石似之家族在当地的根基深厚。"梓里数程馀","梓里"指故乡,"数程馀"则描绘出友人离家路途遥远,增添了离别的愁绪。

"野老谈遗爱","野老"指民间百姓,"遗爱"寄托了诗人希望石似之能留下美好的政绩和仁爱之心。"儒先叩异书","儒先"是对石似之学识的赞美,"叩异书"则暗示他可能在漳郡发现或传播新的知识。

最后两句"依乌带东壁,从此照闽墟","依乌"借乌鸦的形象,寓意石似之如乌鸦般忠诚,"东壁"可能象征漳郡的方向,"照闽墟"则预祝他在漳郡的光芒将照亮整个闽地,带来福祉。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也寄寓了对友人仕途和民生的关注,体现了宋诗的婉约与深沉。

收录诗词(887)

周必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郑州),至祖父周诜时居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周家村)。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庐陵四忠”之一。开禧三年(1207年),赐谥文忠,宁宗亲书“忠文耆德之碑”。工文词,为南宋文坛盟主。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都有很深的交情。著有《省斋文稿》、《平园集》等80余种,共200卷

  • 字:子充
  • 生卒年:1126年8月15日—1204年10月25日

相关古诗词

送光禄寺丞李德远得请奉祠

君家临川我庐陵,两郡相望宜相亲。

长安城中初结绶,石灰桥畔还卜邻。

扣门问道日不足,篝灯照夜论心曲。

寸莛那许撞洪钟,跛鳖逝将随骥騄。

闻君上书苦求归,君今岂是当归时。

满朝留君君不顾,我虽叹息何能为。

莫攀杨柳涛江岸,莫唱阳关动凄断。

行行但祝加餐饭,潮落风生牢系缆。

形式: 古风

送杨伯子知南昌县

往年饯尊公,出宰新吴县。

仁爱驯桑雉,圣明遇禾绢。

君今治南昌,家学世其官。

密令行教化,明庭集孔鸾。

煌煌牛斗间,宝气先后应。

卓鲁聚一门,谁续职方乘。

形式: 古风

送胡子远出守汉州分韵得万字

三釜贵及亲,万户岂吾愿。

君今二千石,荣禄尚何论。

而况蜀汉间,相望两宿顿。

鹿轓从版舆,鸠杖杂戟鐏。

斑衣父老誇,昼锦士夫劝。

遥知四境内,和气销愁恨。

却应念主恩,未遽忘一饭。

试于温凊馀,款款话缱绻。

仍谈西湖胜,幸及老人健。

相将下三峡,看复抟九万。

形式: 古风 押[愿]韵

徐元敏察院顷和子中兄长篇语颇相属今承出使交广次韵送行兼简经略刘文潜

少年同仕秦淮口,醉里殷勤扫花帚。

苍颜白发二纪中,梦断赏心并折柳。

非才晚污论思地,分察久观弹击手。

端方期不负耳目,诘曲谁能学跟肘。

善良无忧藜藿采,谗谄有类麇䴥走。

三年执法念少休,万里立功图不朽。

遥知二十五州民,即日春风散醇酒。

吏惊绣斧指东海,士喜文星避南斗。

由来炎云多瘴疠,是处黄茅少林薮。

自从英英贤牧至,蔽芾棠阴地无丑。

同年相逢定倾盖,痛饮何妨暂濡首。

书来不用诧梅花,共说苍生苏息否。

形式: 古风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