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子飞霜镜歌

斋中金石雅堪咏,宝匣初开窥古镜。

谁人铸出碧菱花,一片清光月同净。

真子作镜名飞霜,背铸梧桐栖凤凰。

真子一去不复返,造象依然镜里藏。

琳琅修竹戛清影,几上剑光明耿耿。

破土龙孙解箨时,残春正暖何尝冷。

更有莲花出小池,珠盘翠盖走灵龟。

灵龟腹下成虚纽,好让丝绦系更垂。

镜背下方有池水,上方云气飘飘起。

顾兔天光照水光,千年不改常如此。

真子披衣坐竹林,却当初夏弄瑶琴。

七弦一拂动风雨,晴来忽激清商音。

倏尔长空变凉节,破晓霜华霏玉屑。

翡翠楼前片片明,鸳鸯瓦上丝丝结。

此时寒逼衣袂轻,月残霜落更虚明。

青铜内有古人在,琴上无声如有声。

此镜千年圆不缺,真子为谁疑未决。

若是山阴道上人,一舟相访霜如雪。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谢雪的《真子飞霜镜歌》以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古镜的魅力与故事。诗中通过“宝匣初开窥古镜”描绘了打开神秘宝盒,映入眼帘的是那如碧菱花般清亮的镜子,其光芒与月光同洁,象征着高雅与纯净。

“真子作镜名飞霜,背铸梧桐栖凤凰”则引入神话色彩,将镜子与仙人真子相连,暗示了镜子的非凡来历。随着真子的离去,镜子中仍藏着造化的痕迹,如同时光的见证者。

接下来,诗人通过“琳琅修竹戛清影”、“破土龙孙解箨时”等意象,将镜子置于竹林之中,与自然和谐共处,增添了诗意的宁静。莲花、珠盘、翠盖、灵龟等元素进一步丰富了画面,使得镜子仿佛有生命一般。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音乐与季节的转换,通过“七弦一拂动风雨”、“破晓霜华霏玉屑”等句,描绘了琴声与自然景色的变化,反映出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而“青铜内有古人在,琴上无声如有声”则表达了对历史与文化的沉思,镜子与琴声共同传递着深远的情感。

最后,诗人以“此镜千年圆不缺”收束全诗,留下“真子为谁疑未决”的悬念,引发读者对镜子主人身份的猜测。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理解和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2)

谢雪(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石室藏书图

选楼启匣爇香烟,共仰慈颜意黯然。

今日华封真一品,当时庭训比三迁。

半园花木归图内,万卷诗书在膝前。

石室洞天皆福地,好将仙馆说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咏汉金釭

玩此黄金釭,我怀感古昔。

飞燕来赵家,姊妹并殊色。

联翩入昭阳,同侍君王侧。

昭仪宠更深,宫舍竞华饰。

铜沓白玉阶,翠羽绿熊席。

壁带为列钱,二等圜一尺。

团圞似月明,中嵌蓝田璧。

汉宫既为烬,耕夫破荆棘。

得此一规铜,尚是西京迹。

莫问仓琅门,春燕不相识。

形式: 古风

真子飞霜镜歌

我家金石罗文房,案头拂拭开缃囊。

晓来启匣见古镜,青铜一片铭飞霜。

略似菱花分八角,千年不蚀凝清光。

背有古画老桐树,双枝并立栖凤凰。

莲花绰约出小沼,神龟游上莲叶香。

新笋破泥欲解箨,参差四面皆筼筜。

山云轻聚衔半月,下有小几横干将。

真子何人在竹下,膝前更见清琴张。

仰观星月共皎洁,七弦乍弄神洋洋。

仙人春夏坐晴暖,忽将雅操翻清商。

一弹閒院有寒气,再弹更觉天苍凉。

五更碧瓦一痕破,惊起青女窥鸳鸯。

此时凉气满庭树,拂叶惨淡将成黄。

阶前明月冷如水,霏霏玉屑沾衣裳。

霜华拂拂看不定,冰蚕丝紧鸣指旁。

我揽古鉴照双鬓,神清意静吟且长。

云净遥天变春夏,每见夜色寒苍茫。

真仙千载不知老,我且磨镜同诗藏。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题石室藏书图

闻昔我祖姑,贞静本淑质。

相夫兼教子,治家敦朴实。

卓识明大谊,忠厚积隐德。

克笃生吾亲,年已近三十。

吾亲总角时,聪明即起特。

作诗见清新,读书深有得。

所以吾祖姑,爱亲尚柔克。

严法孟母迁,勤效敬姜织。

教亲穷经史,必当求绝识。

教亲务圣学,不可听异术。

教亲明世务,通达贵正直。

教亲习礼仪,谦约尚谨饬。

每当塾课归,亲即侍几侧。

夙夜奉慈颜,动必循典则。

书声四处闻,闇然居石室。

嗟乎吾祖姑,乡闾本共式。

披图神往之,能不忆当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