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伯熙答诗有“盆梅已落菊花来”之句,再拈此词

人寿花红冬月半,寒香岁晚长留。

相邀陶令过罗浮。水边篱下,彼此识荆州。

高士累朝应合传,海宁新句重搜。

一年佳日并春秋。野王二老,瓶拂足风流。

形式: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诗人樊增祥所作,题目为《临江仙·伯熙答诗有“盆梅已落菊花来”之句,再拈此词》。诗中描绘了冬季时分,尽管严寒,梅花依然散发出淡淡的香气,象征着坚韧的生命力。诗人邀请友人陶令一同欣赏这寒冬中的美景,想象他们在水边篱笆下的相聚,仿佛能共享对自然的领悟和对人生的感慨。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高尚人士的赞美,认为他们应该被历史记载,暗示伯熙的回答中提及的陶令这样的高士值得后人铭记。海宁的新诗句再次被寻觅,显示出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对优秀诗篇的珍视。

最后,诗人将一年中最美好的日子——春与秋,与两位如野王二老般的风雅人物联系起来,强调了他们的生活情趣和淡泊名利的品格,以及他们在这些季节转换中的闲适与自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花为引,寓言人生,赞美了高雅的文化传统和淡泊的生活态度,展现了诗人对友情和文人风骨的赞赏。

收录诗词(722)

樊增祥(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满庭芳

未密先疏,才眠又起,汉宫垂柳如人。

慕陵九字,长共岁华新。

写向黄罗扇底,南唐主、逊此风神。

灵和殿、千丝万绪,犹是道光春。

永丰坊里树,翻劳太史,夜奏星文。

便长依玉座,徐引琴薰。

太液东风似剪,拈虫叶、细数春痕。

斜阳里,无肠可断,终感寿皇恩。

形式:

菩萨蛮

红帘匼匝春无缝。水仙十箭翘青凤。朝暮水沈烟。

紫磨金博山。隔帘鹦鹉架。掩映春风画。

一幅岁朝图。南沙红鼠姑。

形式:

情久长

月明鹤背吹笙,玉貌如天远。

甚小凤、碧桐深处,重斗弦管。

白杨堪作柱,尚留得、燕子楼中盼盼。

杜郎老、看他定子,两世红霞,情不尽,金樽浅。

越缦堂深,久当州门看。

怪近日、听香读画,芳意都懒。

歌楼红烛影,怎禁得、十七年来再见。

试呼起、铜弦铁凤,强作花朝,花底泪,青衫满。

形式:

沁园春(其一)送次山之江南

笑脱朝衣,谢金耳车,戴笋箨冠。

看焚余谏草,门生偷写,醉中笛谱,妙伎争传。

轼愿为滂,贾犹悼屈,此意苍茫莫问天。

春风里,有茶条七尺,拄上西山。归来收拾青编。

便拟上江东范蠡船。

试千回铸就,赵家如意,数言解却,方社连环。

一访钟陵,再游玄墓,意在铜官离墨间。

觚棱远,向吴中回首,秋柳如烟。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