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释函可所作的《得寒还札》。诗中表达了诗人面对孤独与衰老的感慨,以及对生死、离合的深刻思考。
首联“敢向寒边叹索居,衰残难执化人裾”,诗人以“寒边”象征孤独与寒冷,表达自己在孤独中感叹,难以找到心灵的慰藉。这里的“化人裾”可能是指高人或知音,诗人表达了自己在衰弱之年难以接近这些精神上的导师或朋友的遗憾。
颔联“曾同一窖终怜雪,已到中天却寄书”,通过“一窖”和“中天”的对比,表达了人生的起起伏伏。诗人曾与他人共处困境(“一窖”),但最终只能面对孤独(“怜雪”)。然而,即使在人生巅峰(“中天”),诗人也选择了寄书,可能是寄托思念或是寻求精神上的交流与理解。
颈联“生死既分情倍切,去留虽异罪仍俱”,进一步探讨了生死与离别的主题。诗人认为,虽然生死不同,但情感却更加深切;无论是留下还是离开,都承担着相同的道德责任或义务。这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
尾联“竹林未便成荒棘,珍重逢人莫谩歔”,诗人以竹林为喻,希望即使在逆境中也不至于成为荒芜之地。最后两句表达了对相遇之人应珍惜,避免无谓的叹息,强调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释函可对生命、孤独、友情、生死等主题的深刻思考,语言含蓄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而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