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钦之次良知韵意有所疑赓以解之(其一)》由明代诗人罗洪先所作,通过对话形式探讨了“忘我”与“圣功”的关系,以及“渔樵”在其中的角色。诗中运用了象征手法,借渔樵之喻,探讨了人与自然、自我与超然境界之间的联系。
首句“休论心迹动憧憧”,开篇即点出内心的纷扰与不安,暗示了追求“圣功”前内心的复杂状态。接着,“忘我方堪语圣功”则强调了达到某种精神境界的前提是超越自我,忘却个人的私欲和杂念,这是通向“圣功”的关键所在。
“若道渔樵能起我”,这一句提出了一个假设,似乎在说如果能够通过与渔樵的交流或生活体验来唤醒或启发自己,那么这种交流或体验就具有了某种特殊的意义。然而,紧接着的“渔樵还是一参同”则给出了答案,即即便是渔樵这样的平凡人物,他们的生活和智慧也蕴含着与“圣功”相通的道理,强调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真理的可能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达到精神上的升华,以及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的哲学思考。它鼓励人们超越表面的纷扰,深入内心,寻找真正的自我与宇宙的连接,体现了明代士人对道德修养和个人精神境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