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先辈何子明先生读书处

昔人曾此作经生,不复书声但水声。

百尺瀑泉谁识主,千秋崖石独知名。

丹梯有路通丹壑,赤脚无尘下赤城。

更欲假君弦诵地,胡床塞默谢逢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前代学者的读书之所,充满了静谧与深邃的氛围。首联“昔人曾此作经生,不复书声但水声”以对比手法开篇,昔日这里充满学者的读书声,如今却只有潺潺流水相伴,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环境的变迁。

接着,“百尺瀑泉谁识主,千秋崖石独知名”两句,通过瀑布和岩石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孤寂与永恒。瀑布虽壮观,却无人知晓其源头;岩石虽历经千年,却仅以其名流传。这种对比强调了自然界的永恒与人类活动的短暂。

“丹梯有路通丹壑,赤脚无尘下赤城”则转而描述了通往神秘之地的道路,丹梯与丹壑、赤脚与赤城,都充满了象征意味,暗示着知识探索的旅程和精神追求的高远。

最后,“更欲假君弦诵地,胡床塞默谢逢迎”表达了诗人希望借用这片静谧之地进行思考和创作的愿望,同时也体现了对前人智慧的敬仰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对过去学者生活状态的追忆与赞美,以及对知识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1733)

成鹫(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登大科峰绝顶

爱山登陟不辞劳,直上嵚岑振敝袍。

老去始知行脚稳,年来惟恐置身高。

青天有路随孤鹤,沧海无根仗六鳌。

閒倚西风发清啸,下方谁识是吾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寒瀑洞怀旧

山翁住向人间久,冷落云林直至今。

磴道尚堪重著屐,石床谁复更横琴。

千章古木经残烧,一线清泉下浊涔。

剩有风流在樵牧,隔桥吹笛学长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题李子长先生墓

谁把高名榜翠微,先师亲笔写泉扉。

白沙门下多牙笏,黄叶堆中一布衣。

古道静观宜往复,大贤遗泽尚依稀。

清风留在山南北,社日儿郎荐蕨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过白沙先生祠故址

荒祠不复布琴尊,往事惟凭故老言。

东海日高开讲席,西樵山色接江门。

石房细语虚闻响,庭树无枝老见根。

独有枯禅经过此,问君谁是好儿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