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宋末元初诗人方一夔的《夜坐》诗,描绘了深秋夜晚的静谧与清冷之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首句“风叶夜萧骚”,以“萧骚”二字生动地描绘了秋夜中风吹落叶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凄凉而悠长的氛围。接着,“寒灯照寂寥”一句,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与寒冷,寒灯在这样的环境中显得格外孤寂,仿佛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
“冷泉和月汲,残叶带霜烧”两句,将画面推向了更深的层次。冷泉与明月相映,构成了一幅幽静而神秘的画面;而“残叶带霜烧”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衰败,这种自然景象与诗人的情感产生了共鸣。
“半白吟髭茁,馀红醉脸潮”描绘了诗人的形象,半白的胡须与脸上的红晕,既体现了岁月的痕迹,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过往的回忆,也有对未来的期待。
最后,“旧来樵牧地,小隐不须招”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以及对当前处境的感慨。他似乎在说,那些曾经的简单生活已经远去,现在的自己不需要再被邀请回到过去,因为内心已经有了新的归宿。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其对生命、时间以及自我身份的深刻思考。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让人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深沉的哲思与淡淡的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