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贝琼所作的《发春试笔》。诗中表达了一位文人对仕途的厌倦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首联“宫花无意插乌巾,暂到金门遂乞身”,以宫花无意插在乌巾上,比喻诗人原本无意于官场,只是暂时进入朝廷,最终却选择辞官归隐。这里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颔联“不用天官书上第,已蒙学士唤山人”,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他并不追求官场上的地位和荣誉,而是更愿意被学士们视为隐居山林的高人。这体现了诗人对精神自由和自然生活价值的重视。
颈联“葛洪井畔应堪老,范蠡湖边又见春”,引用了古代两位著名隐士的故事,葛洪在井畔度过晚年,范蠡则在湖边享受春光。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希望像他们一样,在自然环境中安度余生的愿望。
尾联“重赋遂初惭造化,狂歌痛饮乐吾真”,诗人回顾自己的人生选择,虽然对造化(自然规律)有所愧疚,但仍然以狂歌痛饮的方式庆祝自己的真实生活,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热爱和满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引用,展现了诗人对官场的疏离、对自然的向往以及对自我真实生活的追求,情感真挚,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