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踏莎行·中秋寄楚乡》由清代诗人张秀端所作,以中秋佳节为背景,抒发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极目行云,销魂良夜。”开篇即描绘出一个辽阔无垠的夜空,行云缓缓,月色如洗,营造出一种令人销魂的氛围。中秋之夜,月圆人却未圆,这种对比之下,情感更加深沉。
“别来五度蟾圆矣。”诗人通过时间的流逝,强调了与亲人分别之久,每到中秋,月亮依旧圆满,而自己与亲人的相聚却遥不可及,时间的无情与空间的距离形成强烈反差。
“天涯同是此时看,清光一样人千里。”这两句将情感推向高潮,无论身处何方,同一轮明月照耀着天涯海角的人们,寄托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清冷的月光仿佛连接着彼此的心,跨越千里的距离,传达着思念之情。
“嬉笑庭前,娇憨儿女。”转而描写家中欢声笑语的场景,与上文的孤独形成对比,更显出诗人对团圆的渴望和对家人的思念。
“那知人自愁如此。”诗人直抒胸臆,表达出内心的孤独与忧愁,即使在家人团聚的时刻,也无法摆脱思念的困扰。
“明年今夕又如何,回头旧事成流水。”最后两句展望未来,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和对过去的怀念。无论是明年的中秋还是往昔的时光,都将成为记忆中的流水,无法触及。
整首词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以及对团圆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易逝、人事变迁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