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其三)

元规负康济,徒手婴群雄。

兵从历阳来,无地逃奸锋。

谁乎死社稷,千载一卞公。

英风与义气,建立成江东。

形式: 古风

翻译

元规以身担起国家重任,空手面对众多强敌。
军队从历阳而来,无处可避他们严酷的攻击。
谁能在危难中为国捐躯,千年历史中唯有卞公这般人物。
他的英勇和正义精神,奠定了江东的基业。

注释

元规:指代某位有担当的领导者。
负:承担。
康济:国家的重任。
徒手:空手。
婴:对抗,面对。
群雄:众多敌人。
兵:军队。
历阳:古代地名,位于今安徽。
逃奸锋:逃避狡猾敌人的锋芒。
死社稷:为国家牺牲。
千载一:罕见,千百年才有一人。
卞公:历史上的人物,此处指代有英勇事迹的人。
英风:英勇的风格。
义气:正义的气概。
江东:长江下游地区,古代中国的重要区域。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诗人朱槔的作品,名为《感事(其三)》。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和忧虑,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英雄事业的向往与追求。

"元规负康济,徒手婴群雄"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上能够承担重任、拯救苍生的人物形象的赞美。"元规"指的是古代的法则或制度,而"负康济"则是指背负着安抚天下的重任。"徒手婴群雄"意味着即便手无寸铁,也能怀抱众多英雄。

"兵从历阳来, 无地逃奸锋" 这两句描绘了战争的紧迫与危险。"兵从历阳来"表明战事紧急,敌军如同来自历山之阳;"无地逃奸锋"则意味着在这样的形势下,无论何处都无法躲避敌人的锐利武器。

"谁乎死社稷,千载一卞公"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牺牲的英雄人物的怀念与尊崇。"谁乎死社稷"是指为国捐躯的英烈,"社稷"在古代中国代表着国家的根本;"千载一卞公"则是在赞美那些即便过去了上千年仍然被人们铭记的大义之人。

最后两句"英风与义气,建立成江东",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事业和高尚情操的向往。"英风"指的是英雄的事迹和精神,而"义气"则是指正直无私、坚守道义的情操;"建立成江东"意味着在长江以东地区树立起这些崇高品质的典范。

整首诗充满了对历史英雄的怀念,对正义事业的追求,以及对于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通过对古代英烈的赞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民族复兴和社会正义的渴望。

收录诗词(84)

朱槔(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折山道中六言寄涌翠道人(其三)

牛卧黄茅冈底,鹭归红叶村边。

可是太平无象,溪桥醉舞华颠。

形式: 六言诗 押[先]韵

折山道中六言寄涌翠道人(其二)

云暖网横危磴,日沉舟泊平沙。

欸乃一声归去,炊烟遥起芦花。

形式: 六言诗 押[麻]韵

折山道中六言寄涌翠道人(其一)

折山有路可上,他日云藏万家。

用处何曾触石,一禅指顶天涯。

形式: 六言诗 押[麻]韵

折山道中六言寄涌翠道人(其六)

既有女名灵照,何妨自作维摩。

要见诸天办供,问他风月山河。

形式: 六言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