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上

闭门遗日月,原上感年华。

久旱无场藿,重阳有野花。

萧萧几家静,脉脉一歧赊。

向晚悠然去,秋风马尾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我关闭门窗,任凭日月流逝,田野上感受着时光的变迁。
长久干旱,田间没有可供遮荫的豆叶,但重阳时节仍有野花盛开。
几户人家寂静无声,小径上显得孤单冷清。
傍晚时分,我悠然离去,秋风中马尾随风飘摇。

注释

闭门:关门不出。
遗:遗漏,忽略。
日月:太阳和月亮,指时间。
原上:田野上。
感:感受。
年华:岁月。
久旱:长时间的干旱。
无场藿:没有可供遮荫的豆叶(藿即豆叶)。
重阳:农历九月初九,传统节日。
野花:野外开放的花朵。
萧萧:形容风吹树木或草丛的声音,此处形容寂静。
几家:几户人家。
静:安静。
脉脉:形容含情凝视或深情款款。
一歧赊:小径孤单。
向晚:傍晚。
悠然:悠闲自在的样子。
去:离开。
秋风:秋天的风。
马尾斜:马尾随着秋风飘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原上》,描绘了作者闭门独处时的感受和所见景色。首句“闭门遗日月”表达了诗人隐居生活的孤寂,与外界的喧嚣隔绝,只剩下日月相伴。次句“原上感年华”则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原野上的景象触动了他对岁月的思考。

接下来,“久旱无场藿,重阳有野花”通过对比,展现了自然环境的变化。久旱之后,田间的藿草不再茂盛,但重阳时节仍有野花点缀,展现出生命的顽强和季节的更迭。

“萧萧几家静,脉脉一歧赊”进一步描绘了乡村的宁静,寥寥几家房屋静悄悄,小径曲折,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绪的深远。

最后两句“向晚悠然去,秋风马尾斜”以景结情,傍晚时分,诗人独自骑马离去,秋风吹过,马尾随风飘动,画面宁静而富有诗意,传达出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中的孤独与感悟,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体现了宋诗的淡泊与深沉。

收录诗词(815)

晁补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字:无咎
  • 号:归来子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 生卒年: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相关古诗词

病起答关景晖

卧病车马绝,初非遗世人。

逍遥乍形散,邂逅却情真。

见护屏能力,相扶竹亦神。

闲来佐欢喜,漉酒用陶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罢蒲乾濠道中寄府教授之道弟

冲寒到郡待花开,花未开时却遣回。

敢意三年容我隐,只如千里访君来。

二崤毂击何为者,五老云霾安在哉。

更约劖诗猿虎谷,它年重过埽莓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陪发运右司叔父集金山次韵

报国身无用,还山计欲成。

烟霞异尘世,江海慰高情。

幸继阮咸集,恐惭疏受声。

清诗逢绝景,未觉负平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陪关彦远曾彦和集龙兴寺咏隋时双鸭脚次关韵

风起雷塘陵上尘,雨荒苔院两株春。

楼台有迹皆馀烬,草木无知尚见珍。

博士独能名玉棐,使君还许寿灵椿。

宣城此物常充贡,谁与连艘送万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