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傅汝楫的《招隐》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山林间烟雾缭绕,远处村落中传来钟声与鼓响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首句“极目秋山烟雾连”直接点明了季节与环境,秋山在烟雾的笼罩下显得更加深远和神秘。接着,“社钟村鼓自堪怜”一句,通过“自堪怜”三个字,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感慨,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暗含了一丝对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向往。
“行藏未梦商岩卜,既隐空存绵上田”两句,运用了典故,商岩卜是古代隐士的象征,这里借以表达诗人内心对于隐居生活的思考与犹豫。同时,“绵上田”则暗示了隐居之地的田园生活,既隐居又保留着与世隔绝的田园,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矛盾。
“日短风云终一变,家随麋鹿故三迁”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日短风云喻指时光易逝,世事无常,而“家随麋鹿故三迁”则形象地描绘了隐士随遇而安的生活状态,如同麋鹿一般,不拘泥于一处,随风而动,自由自在。
最后,“藜羹可信狂奴足,高卧何心学草玄”两句,以“藜羹”(粗茶淡饭)比喻简朴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满足与对复杂学问的不屑。同时,“高卧”二字,既是对前文“隐居”的呼应,也是对诗人内心宁静、超脱世俗的写照。“何心学草玄”则表明了诗人无意于追求高深的学问,更倾向于享受隐居生活的自在与乐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隐居生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世界的某种疏离感和对简单生活的满足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