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床

栉栉裁脩竹,荧荧粲寒光。

浮筠凝烟雾,疏节留雪霜。

甘寝百疾解,侧身夏日长。

此时四海波,亦已如探汤。

嗟我智虑短,苟为安一床。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竹床的清雅与宁静,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竹床在不同情境下的独特魅力。

首句“栉栉裁脩竹”,以“栉栉”形容修竹排列整齐的样子,仿佛刚从大自然中精心挑选并裁剪而成,展现出竹床的自然与精致。接着“荧荧粲寒光”,描绘出竹床在微光下闪烁的光芒,既冷冽又明亮,营造出一种清冷而明亮的氛围。

“浮筠凝烟雾,疏节留雪霜”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竹子比作浮动的绿筠,凝结着烟雾,其节疏而留有雪霜的痕迹,形象地表现了竹子坚韧不拔的品质和历经风霜的沧桑感。

“甘寝百疾解,侧身夏日长”则表达了竹床给人带来的舒适与安宁。在竹床上休息,可以解除百病,即使是在炎热的夏日,侧身而卧也感到无比的凉爽与舒适。

最后,“此时四海波,亦已如探汤”,诗人以夸张的手法,描述了在竹床旁的平静与和谐,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如同热水般温暖而宁静。这不仅体现了竹床的实用价值,更蕴含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嗟我智虑短,苟为安一床。”诗人自谦自己的智慧有限,但仍然满足于找到一个舒适的竹床作为安身之所,表达了对简朴生活和自然之美的深深喜爱与认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床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美感与实用价值,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宁静、简朴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充满了哲理意味。

收录诗词(1702)

刘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经学家、散文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 字:原父
  • 生卒年:1019—1068

相关古诗词

马生自汝南来求入太学不得请诗以归

士贫谋国拙,安得辞泥涂。

马生负长剑,叹曰归来乎。

尺薪等芳桂,斗粟兼明珠。

王门不见容,憔悴如枯鱼。

我无升斗水,慰子朝夕须。

亦有西江涛,疏远不可图。

相劝早旋归,诗书自为娱。

男儿患无术,馀事从卷舒。

时至当奋飞,翩如巢中雏。

微物尚变化,况君七尺躯。

形式: 古风

咏史

主父希世者,画策妙纵横。

指麾一言用,震动诸侯惊。

日暮临远涂,中道方倒行。

不忍藜藿食,意从五鼎烹。

宁知鹿门翁,白首长躬耕。

天下非所保,功名安足营。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入荆江

此江自岷山,浩瀚浮西极。

中为三峡束,壅阏气愤激。

崩腾得平地,千里怒未息。

虽投洞庭阔,争道犹逼窄。

触岸皆倒流,势兼万牛力。

浑黄不可鉴,咫尺瞢玄白。

颇似昆崙流,泄源下积石。

逶迤屡屈折,九曲乃大直。

始信枉渚歌,至今犹悽恻。

中流忽沙沸,惨惨半江黑。

俄顷成丘陵,方舟渡安得。

坤仪理专静,何故辄损益。

多异真穷乡,所逢岂中国。

墨生忍黔突,孔子不暖席。

贤圣亦远游,吾宁倦行役。

形式: 古风

和邻几持国景德寺纳凉

四时急相乘,五月大火中。

天地为炽炉,万物皆沸铜。

吁嗟望云汉,长啸怀清风。

覆载虽高厚,局蹐似不容。

蚩蚩道旁子,奔走劳厥躬。

外以尘土伤,内为利害攻。

狂酲无由濯,势与群物终。

安知逍遥游,采真得所从。

宝宇豁高严,剧谈叩真空。

虚白从中来,清凉脱樊笼。

惜哉但独乐,不与斯人同。

作诗寄妙赏,藐若凌青穹。

依隐或玩世,诡时在不逢。

三复金玉音,旷然已发矇。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