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体诗三十首(其二十二)陶徵君潜田居

种苗在东皋,苗生满阡陌。

虽有荷锄倦,浊酒聊自适。

日暮巾柴车,路暗光已夕。

归人望烟火,稚子候檐隙。

问君亦何为,百年会有役。

但愿桑麻成,蚕月得纺绩。

素心正如此,开径望三益。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东边高地上种植禾苗,禾苗生长茂盛遍布田野。
虽然劳作辛苦有些疲倦,但家酿浊酒还满可解乏。
傍晚时分驾着车子回来,山路也渐渐地变得幽暗。
望着前村已是袅袅炊烟,孩子们在家门等我回家。
要问我这样做是为什么?人的一生总要从事劳作。
我只希望桑麻农事兴旺,蚕事之月纺绩事务顺遂。
我不求闻达心愿就这样,望结交志趣相投的朋友。

注释

东皋:水边向阳高地。
也泛指田园、原野。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东皋”、“西畴”。
阡陌:原本田界,此泛指田地。
巾柴车:意谓驾着车子。
柴车,简陋无饰的车子。
归人:作者自指。
烟火:炊烟。
檐隙:檐下。
百年:一生。
役:劳作。
桑麻:泛指农作物或农事。
蚕月:忙于蚕事的月份,纺绩也是蚕事的内容。
素心:本心,素愿。
三益:谓直、谅、多闻。
此即指志趣相投的友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田园生活的宁静与满足。开篇便以“种苗在东皋,苗生满阡陌”展现了农事的繁荣景象,“虽有荷锄倦”则透露出农民辛勤劳作的一面,但“浊酒聊自适”却又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乐享生活的情趣。

“日暮巾柴车,路暗光已夕”描绘了傍晚时分的田野景色,而“归人望烟火,稚子候檐隙”则让读者感受到家庭的温馨与孩子对父母回家的期待。

诗中“问君亦何为,百年会有役”似乎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而“但愿桑麻成,蚕月得纺绩”则是希望家业兴隆,生活富足的美好愿望。

最后,“素心正如此,开径望三益”展现了诗人纯真的内心世界以及对未来美好的期待。这首诗通过田园生活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于平淡生活的珍视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收录诗词(134)

江淹(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朝著名文学家、散文家,历仕三朝。少时孤贫好学,六岁能诗,十三岁丧父。二十岁左右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开始其政治生涯,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泰始二年(466年),转入建平王刘景素幕,受广陵令郭彦文案牵连,被诬受贿入狱,在狱中上书陈情获释。刘景素密谋叛乱,曾多次谏劝,刘景素不纳,贬为建安吴兴县令。宋顺帝升明元年(477年),齐高帝萧道成执政,把自吴兴召回,并任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大受重用

  • 字:文通
  • 籍贯: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
  • 生卒年:444—505

相关古诗词

杂体诗三十首(其八)嵇中散康言志

曰余不师训,潜志去世尘。

远想出宏域,高步超常伦。

灵凤振羽仪,戢景西海滨。

朝食琅玕实,夕饮玉池津。

处顺故无累,养德乃入神。

旷哉宇宙惠,云罗更四陈。

哲人贵识义,大雅明庇身。

庄生悟无为,老氏守其真。

天下皆得一,名实久相宾。

咸池飨爰居,钟鼓或愁辛。

柳惠善直道,孙登庶知人。

写怀良未远,感赠以书绅。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杂体诗三十首(其二十一)谢仆射混游览

信矣劳物化,忧襟未能整。

薄言遵郊衢,总辔出台省。

凄凄节序高,寥寥心悟永。

时菊耀岩阿,云霞冠秋岭。

眷然惜良辰,徘徊践落景。

卷舒虽万绪,动复归有静。

曾是迫桑榆,岁暮从所秉。

舟壑不可攀,忘怀寄匠郢。

形式: 古风 押[梗]韵

杂体诗三十首(其二十八)谢光禄庄郊游

肃舲出郊际,徙乐逗江阴。

翠山方蔼蔼,青浦正沈沈。

凉叶照沙屿,秋荣冒水浔。

风散松架险,云郁石道深。

静默镜绵野,四睇乱层岑。

气清知雁引,露华识猿音。

云装信解黻,烟驾可辞金。

始整丹泉术,终觌紫芳心。

行光自容裔,无使弱思侵。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杂体诗三十首(其二十五)谢法曹惠连赠别

昨发赤亭渚,今宿浦阳汭。

方作云峰异,岂伊千里别。

芳尘未歇席,零泪犹在袂。

停舻望极浦,弭棹阻风雪。

风雪既经时,夜永起怀思。

汎滥北湖游,苕亭南楼期。

点翰咏新赏,开帙莹所疑。

摘芳爱气馥,拾蕊怜色滋。

色滋畏沃若,人事亦销铄。

子衿怨勿往,谷风诮轻薄。

共秉延州信,无惭仲路诺。

灵芝望三秀,孤筠情所托。

所托已殷勤,祗足搅怀人。

今行嶀嵊外,衔思至海滨。

觌子杳未僝,款睇在何辰。

杂佩虽可赠,疏华竟无陈。

无陈心悁劳,旅人岂游遨。

幸及风雪霁,青春满江皋。

解缆候前侣,还望方郁陶。

烟景若离远,末响寄琼瑶。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