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

古山泻仙源,坤舆凿虚境。

宝势相回环,穴阑清倒影。

群冰人无惊,泛泛华桨并。

山上放歌行,不少有遗景。

谁意注灵波,溉田三万顷。

形式: 古风 押[梗]韵

翻译

古老的山脉流淌着仙人的源泉,大地开辟出神秘的幻境。
宝石般的山势相互环绕,洞穴中的倒影清澈如镜。
巨大的冰川无人惊扰,船只轻盈地划过水面。
在山上放声歌唱,美景尽收眼底,没有遗漏。
谁能想到这股神水,灌溉了三万顷的农田。

注释

泻:流淌。
坤舆:大地。
凿:开辟。
宝势:宝石般的山势。
穴阑:洞穴的边缘。
群冰:巨大的冰川。
泛泛:轻盈地划过。
遗景:遗漏的美景。
灵波:神水。
溉田:灌溉农田。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山水之间的美景,以西湖为背景,展现了自然的神奇与宁静。"古山泻仙源"开篇,犹如仙境之水从古老的山峦中流淌而出,富有神秘感。"坤舆凿虚境"则暗示了西湖的开阔和深邃,如同大地开辟出的一片虚幻而美丽的空间。

"宝势相回环,穴阑清倒影"进一步描绘了湖岸的曲线美和湖水的清澈,倒映着山峦的轮廓,如宝物般瑰丽。"群冰人无惊,泛泛华桨并"描绘了湖面平静,游船轻轻滑过,人们在欣赏美景时心无杂念。

"山上放歌行,不少有遗景"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在山间畅游,歌声飘荡,美景尽收眼底,流连忘返。最后两句"谁意注灵波,溉田三万顷"则寓意西湖之水不仅景色优美,更有滋养万物的神力,能灌溉大片农田,体现了诗人对西湖的赞美和对其实用价值的肯定。

整体来看,陈舜俞的《西湖》是一首赞美自然景观,寓含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意境的佳作。

收录诗词(157)

陈舜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初入太湖

东南有具区,三万六千顷。

百川之雄伟,咸池借溟涬。

玉堂在其下,莫知日月永。

鸱夷昔不返,肯顾市朝请。

素怀邈已劳,孤泛此方逞。

刺沙出林荒,度浅动蘋荇。

渐尽行渐远,湾转势弥迥。

疑非地可载,直与天作镜。

青空四垂幕,乱山不能屏。

淼茫白鸟行,浩漾好云影。

逻呼十桨急,罛横九帆并。

霁中波有光,风后浪犹猛。

澎湃闻乍惬,抛磕内还省。

我量觉蹄涔,此身实萍梗。

渊神慄寒肌,浸气飘素领。

观澜念往术,濯缨悼前眚。

未能追高谢,且以卒流景。

吟非誇独清,济乃仗中静。

寄谢洞庭君,终来老鱼艇。

形式: 古风

初见庐山

溯洄江上山,千里皆可爱。

忽见匡庐峰,气势一何大。

崔嵬青天屏,叆叇白云盖。

藤萝拂金绳,瀑水挂玉带。

未雨龙穴藏,摩空鸟飞碍。

疑非红尘间,邈在万物外。

闻有高世士,眠云不知载。

饮露餐朝霞,啸月下天籁。

轩冕何足道,天地乃投芥。

吾能与之游,无庸去浮海。

形式: 古风

灵祐观

缅彼幽虚天,曾是众仙囿。

宫祠宅来仪,绀瓦覆苍甃。

窗扉秘环佩,几席被文绣。

传闻祀祷神,祠宫灿如昼。

樵苏避山村,草木长疏秀。

祥符圣天子,慕道比轩后。

县官典修完,锡名揭灵祐。

星珰捧金龙,沉以玉简副。

迩来三十年,寂寞事非旧。

黄冠守萧堂,香火杂薪槱。

神州祠太乙,司农治华构。

休祥祚邦国,岩穴甘僻陋。

游人独何求,丰碑读古籀。

形式: 古风 押[宥]韵

和刘道原骑牛歌

陈子无能久弃废,骑牛入山学遁世。

刘子有道忧天下,欲取相印乘驷马。

二子相逢湖水头,进退两忘俱未酬。

长歌对市人,闻者应揶揄。

君不见蔡泽不相终跃马,宁戚未遇先饭牛。

腰悬六黄印,廪食万户侯。

人生顾何常,古来海水生柔桑。

少华一峰已为谷,白日西出明朝阳。

男儿盖棺事乃了,目睫荣悴空悲凉。

水之曲,山之傍。岁穷且饮酒,富贵无相忘。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