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归云庵赠敬上人

烟萝小径通,一室挂云中。

树影暗浮水,秋声半在空。

疏钟山际月,孤榻竹边风。

竟夜浑无寐,清谈对远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超脱的山中夜宿图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归云庵的幽静与禅意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句“烟萝小径通”,描绘出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被烟雾和藤蔓覆盖,通往一个隐秘的所在。这既勾勒出归云庵的隐蔽位置,也暗示了其远离尘嚣的静谧氛围。

“一室挂云中”则进一步强调了庵所处的高耸位置,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抛诸脑后,只剩下这一片与世隔绝的空间。这种视觉上的高度感,为读者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接着,“树影暗浮水,秋声半在空”两句,通过动态与静态的对比,展现了夜晚山林的宁静与生机。树影在水中轻轻摇曳,仿佛是大自然的呼吸;而远处的秋声,似乎在空中回荡,增添了季节的韵味。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疏钟山际月,孤榻竹边风”则将画面聚焦于庵内。远处山间传来稀疏的钟声,与皎洁的月光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禅意。而庵内的景象,则是一张孤零零的床榻,置于竹林边,微风吹过,带来一丝凉意。这样的场景,既体现了禅修者的孤独与专注,也暗示了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最后,“竟夜浑无寐,清谈对远公”表达了诗人彻夜未眠,与远方的僧侣进行深谈的情景。这种对话不仅仅是言语上的交流,更是心灵的碰撞与共鸣。在这样一个静谧的夜晚,诗人与僧侣之间的对话,或许触及了更深层次的哲学思考与人生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山中夜宿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自然、禅意和内心世界的深刻体悟。

收录诗词(358)

李时行(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宿小金山

独坐双峰暮,超然远俗氛。

林疏微露月,石峭暗藏云。

清梵连渔唱,飞鸥混鹤群。

茫茫天水际,秋色迥难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游紫云观

方外惬幽寻,清虚长道心。

閒门芳草合,古径白云深。

带雨龙归洞,衔花鸟出林。

时闻笙鹤侣,天际下空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喜刘德夫携侄用明入社

千载山阳会,竹林今复开。

步兵时爱客,自领阿咸来。

石上题诗去,花边载酒回。

嵇生虽好懒,犹得数追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岩居僧

一钵寄岩石,尘喧迥不闻。

小厨分涧水,短榻卧松云。

衣借枯藤补,香收野蒳焚。

晚来趺坐处,猿鹤自为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