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古

九折无停波,三光如转烛。

玄珠人不识,徒爱燕赵玉。

祖龙已深惑,汉氏远徇欲。

骊山与茂陵,相对秋草绿。

形式: 古风 押[沃]韵

翻译

黄河曲折无尽,波涛汹涌不息。
人们不识珍贵的黑珍珠,只爱燕赵之地的美玉。
秦始皇已被权欲深深迷惑,汉朝也远行追求欲望。
骊山和茂陵遥遥相对,如今只有秋草青绿。

注释

九折:形容黄河弯弯曲曲,变化多端。
三光:指日、月、星,象征天地自然之光。
玄珠:比喻稀世珍宝,这里指智慧或真理。
燕赵玉:燕赵地区的美玉,象征世俗的珍玩。
祖龙:指秦始皇,因其自号始皇帝,有龙的象征。
汉氏:指汉朝皇室。
徇欲:追求欲望,沉溺于享乐。
骊山:秦始皇陵所在地。
茂陵:汉武帝刘彻的陵墓。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司马扎的《感古》。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英雄事迹的怀念和敬仰,以及对当下世事无常的感慨。

"九折无停波" 和 "三光如转烛" 两句,以水波不息和夜空星辰的流转,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这里,“九折”可能指的是河流多次曲折的样子,而“三光”则是指日、月、星,即宇宙中的主要光源,它们的运行仿佛烛光摇曳,给人以无常之感。

"玄珠人不识,徒爱燕赵玉" 两句中,“玄珠”象征珍贵和纯净,而“燕赵玉”则是指美好的事物。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人们往往不能辨别真正的宝贵之物,只是一味追求表面的华丽。

接下来的"祖龙已深惑,汉氏远徇欲" 两句,“祖龙”暗指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他们的智慧和作为已经深不可测。而“汉氏”则是指汉朝,其统治时期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段辉煌时期。这里,“已深惑”和“远徇欲”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英雄时代的怀念,以及对当下权力欲望无止境扩张的感慨。

最后,"骊山与茂陵,相对秋草绿" 两句描绘了一种历史遗迹之间的和谐共存之景象。骊山和茂陵都是汉朝皇帝的陵墓,它们在秋天的草丛中相互对望,显得格外宁静和諧。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更是诗人心中对于永恒与平静的一种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自然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于时代变迁、英雄辈出的感慨,以及对于真正价值的追求。

收录诗词(37)

司马扎(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里贯均未详。曾登进士第,有诗名,与储嗣宗友善。著有《司马先辈集》,《全唐诗》

  • 生卒年:847~858

相关古诗词

感萤

爱尔持照书,临书叹吾道。

青荧一点光,曾误几人老。

夜久独此心,环垣闭秋草。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赠王道士

玉洞秋有花,蓬山夜无鬼。

岂知浮云世,生死逐流水。

瑶台歌一曲,曲尽五烟起。

悠然望虚路,玉京在海里。

青箓秘不闻,黄鹤去不止。

愿随执轻策,往结周太子。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颂

太上本来真,虚无中有神。

若能心解悟,身外更无身。

假名元始号,元始虚无老。

心源是元始,更无无上道。

七宝为林苑,五明宫殿宽。

人身皆备有,不解向心观。

三世诸天圣,相因一性宗。

一身无万法,万法一身同。

放出光明照,无央世界中。

乾坤明表里,日月觉朦胧。

妙观无静苦,自性不能知。

妄想随缘去,何时有出期。

生灭何时尽,相因浩劫来。

似环蝼蚁转,如毂碾尘埃。

谁言河海阔,深浅尚能知。

爱欲情无底,何年有出时?

水鸟及风林,咸归一法音。

如何颠倒性,自起万般心。

虚无含有象,有象复归无。

心若分明了,知权呼有无。

无空空不空,无色色不色。

若能知色空,色空皆自得。

有有兼无有,无无及有无。

虚心能不动,妙道自来居。

如人入黑暗,目睹又何曾。

若要分明见,须凭浩劫灯。

有相兼无相,迷惑终不知。

未能明觉性,安得决狐疑。

众生情行劣,迷失道根源。

特谓宣宗旨,教令入妙门。

物向无中有,道从有里无。

莫生无有见,迷执自消除。

空色互相生,相缠如纠墨。

要知空色理,自莫分空色。

道性本虚无,虚无亦假呼。

若生无有见,终被法来拘。

不空是真空,不色是真色。

空色便为真,真法何曾得?

是空及是色,究竟总非干。

要认真空色,回心向己难。

空色宜双泯,不须举一隅。

色空无滞碍,本性自如如。

妙音喻虚性,虚心非妙音。

认他毫发事,难得自由心。

一心观一切,一切法皆同。

若能如斯解,方明智慧通。

了悟性根源,名为入妙门。

妙门方便法,是法勿留存。

决破疑惑网,有无都不干。

正心长自在,如隼入云盘。

心静六根清,六根随性行。

性能无著物,邪障那边生。

妙经无碍性,权立妙经名。

故为众生说,令教悟此经。

一真度一切,如楫济横流。

真性随身有,勿于身外求。

传教虚无理,世间散布行。

诵经能万遍,其义自分明。

真性号神王,飞天无定方。

破邪能自外,坚固喻金刚。

灵童即正性,无染号真人。

威猛喻师子,名殊一法身。

诸天诸圣众,无一亦无二。

性不遂波流,是名真侍卫。

语默及游息,无生一念思。

忘形归恍惚,神鬼不能窥。

正法度邪法,众生见处偏。

若生无有见,即被染心田。

天尊重说偈,直为指心源。

汲引迷惑者,令归解脱门。

道非干视听,视听转生疑。

应物临机用,虚心即可知。

心疑随万境,随境认心田。

道非有为有,方名离种边。

形式: 古风

荅宋之问

时既暮兮节欲春,山林寂兮怀幽人。

登奇峰兮望白云,怅缅邈兮象欲纷。

白云悠悠去不返,寒风飕飕吹日晚。

不见其人谁与言,归坐弹琴思逾远。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