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荒凉的自然景象,以萧山望海楼为视角。"危楼延野势"展现了高楼耸立,仿佛与大地的走势相接,显示出其地理位置的险峻。"荒树矗孤村"则揭示了周围的环境,村庄孤独而荒凉,树木稀疏,更显人烟稀少。
"大壑奔雷雨,群山赴海门"运用比喻,将山谷中的水流比作奔腾的雷雨,群山则如同奔赴大海的浪涛,生动地描绘出山水的气势磅礴和动态之美。"帽檐云气逼"进一步描绘了云雾缭绕的景象,仿佛云彩都迫近楼阁,增加了神秘感。
"天角大江浑"中的"浑"字,形象地刻画出江水浩渺,与天际相接,一派浑然一体的壮阔画面。最后两句"眉睫分吴越,长流届水痕"则通过诗人的眼界,暗示了望海楼所见的地域之广,吴越之地的界限仿佛就在眼前,而江水的流淌似乎触及到了视线的尽头。
整体而言,彭孙贻的《萧山望海楼》以其精炼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观的雄浑壮美,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天地间广阔无垠的感慨,以及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