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节妇宗大希大祖母也(其二)

未亡人却与谁同,垢面如灰两鬓蓬。

老泪吞声空白日,落花已死在泥中。

此心百折终难改,世事浮云总一空。

万古纲常交妇女,不胜搔首更东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坚守贞节的女性形象,情感深沉,寓意深远。

首联“未亡人却与谁同,垢面如灰两鬓蓬”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这位女性的外貌特征和生活状态,她面容憔悴,头发蓬乱,独自面对生活的艰辛与孤独,暗示了她可能因守节而被社会边缘化。

颔联“老泪吞声空白日,落花已死在泥中”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老泪”和“落花”的意象,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痛苦与无奈。她的眼泪无法言说,只能默默流淌,如同凋零的花瓣,失去了生机,象征着生命的衰败与消逝。

颈联“此心百折终难改,世事浮云总一空”揭示了主人公坚定的内心世界。尽管经历了无数挫折和苦难,她的心志却始终坚定不移,对贞节的信仰如同磐石般不可动摇。同时,这一联也反映了对世事无常、变幻莫测的感慨,暗示了主人公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和超然态度。

尾联“万古纲常交妇女,不胜搔首更东风”则将主题升华至更广阔的层面。它不仅关注个体的命运,还触及到社会伦理和历史变迁的主题。这句话意味着,无论时代如何更迭,道德规范(纲常)总是由女性承担和体现的,她们在社会变革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最后一句“不胜搔首更东风”,表达了主人公面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复杂心情,既有对未来的期待,也有对现状的无奈和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位女性守节形象的刻画,展现了她在社会压力下的坚韧与悲凉,同时也反映了对道德观念、社会变迁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075)

庄昶(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与王先生某识其人于西涯处

何处相逢一语同,李膺门下久知公。

京华客骑红尘里,蔬菜僧斋白饭中。

易数有传闻邵学,玉关生入论边功。

何时扫地门墙下,白首休嫌病老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与储静夫

一?濂溪自圣贤,肯教庭草失真传。

也谁此老无穷意,分付人心一个天。

明镜非台那拂拭,空中有月本虚圆。

可知作圣明朝了,万古还看是自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挽(其一)

尽却名公下士心,秋官难弟更言深。

偶谁如此看吾辈,可见先生教子箴。

雁塔慈恩前进士,浙江民瘼旧棠阴。

薤歌欲补伤心泪,哀血能无下满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挽(其二)

岳伯老妻贞淑配,侍郎贤母太夫人。

下机断发言虽切,赠典封恩报亦频。

史传古人收列女,路碑贤行点麒麟。

落花亦任斜阳里,不管东风片片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