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口

数骑罗阳出,来日长荻林。

从来无远游,安知山水音。

陵谷几迁变,方能成古今。

驱驰过夏口,涯缺江流侵。

落日水归东,行行不可寻。

慷慨复何益,且活百年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罗阳出发,穿越长满芦苇的林地,前往夏口的旅程。诗中充满了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与感慨,同时也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句“数骑罗阳出”,简洁有力地勾勒出一行人从罗阳出发的情景,仿佛画面中已可见马蹄声声,尘土飞扬。接着“来日长荻林”一句,将视线拉向远方,芦苇密布的景象映入眼帘,既展现了旅途的辽阔,也暗示了旅程的漫长。

“从来无远游,安知山水音”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未知旅程的好奇与探索欲,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渴望。山水之声,不仅仅是自然界的声响,更象征着心灵深处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感知。

“陵谷几迁变,方能成古今”则以自然界的变迁为喻,暗示人生的无常与时间的流逝。山陵变为山谷,山谷又可能变成山陵,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之中,唯有通过这样的变迁,才能见证历史的更迭与时代的流转。

“驱驰过夏口,涯缺江流侵”描绘了诗人穿越夏口的情景,江水似乎在侵蚀着岸边,既表现了自然力量的强大,也隐含了对时光流逝、岁月无情的感慨。

“落日水归东,行行不可寻”将视角转向黄昏时分,太阳西下,江水向东流去,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而不可追回。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对人生旅程的反思,提醒人们珍惜眼前,把握当下。

最后,“慷慨复何益,且活百年心”表达了诗人面对人生困境或挑战时的态度——慷慨激昂或许能带来一时的振奋,但最终还是需要回归内心的平静与坚韧,活出自己的人生,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收录诗词(103)

梁朝钟(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喜欢佛学,著有佛学书《辅法录》。隆武二年,授翰林院检讨,复迁国子监司业。清兵攻陷广州,跳水殉国,被救起,送往清兵处。清兵头目令其剃发,不从被杀,永历朝追赠礼部尚书,谥文贞。著作有《日记录》、《辅法录》、《喻园录》等

  • 籍贯:广东番禹
  • 生卒年:1620-1646

相关古诗词

赠何都护

海上有豪杰,居然为世英。

高足蹈一世,乡里尤相惊。

人谓其胸中,具有九有兵。

瞋目为语难,泉奔九河声。

吮子收士心,争吏门成城。

三度入长安,飘然万里行。

石梁与酆邺,海内引足横。

犹然伏鹄卵,柝羽弗建旌。

丈夫未遇时,负气真难平。

辟若天下马,弭辙谁可形。

未遇九方皋,沙丘且嘶鸣。

出处胡可思,醉歌尔且赓。

梅花落残雪,春至枝枝荣。

形式: 古风

同张莂公曾宅师刘观复王飞侯屠剑冲夜登滕王阁

角声夜落清波动,月影秋痕摇画栋。

万里烟火乌夜啼,昔日风流成昨梦。

南浦西山自古今,崖添新石江流浸。

行藏欲尽今宵烛,一夕疑人千岁心。

形式: 古风

赠陈全人

先生古之天民欤,藏则可卷行则舒。

不欲斯民终缺陷,遂先置身在唐虞。

苍生日望安石出,吾道伊赖虞卿书。

丰草长林何足数,雨霖天下皆耕锄。

形式: 七言律诗

难妇述

车匿戊寅居皖城,杨柳春风春鸟鸣。

无那杏花落如雨,杜门乳书金刚经。

司马此时定豫楚,欃枪夜落飞狼星。

门外儿童语异事,宿松县解流贼至。

四为男子一妇人,娥眉双蹙青丝坠。

所由拥妇入睇予,衣衫肣薄形憔悴。

垂肩见人不举头,浴泪如海非春愁。

问家何方经贼虏,欲言不言声悲柔。

傍人催促至三四,双目频频视所由。

渐言家住南阳府,丈夫姓焦事农圃。

贼过黄池是去年,知杀丈夫与吾父。

妾命狼藉万死中,鞭捶戮辱回回股。

如今贼败走四方,去冬穷蹙潜山藏。

此日身口不相顾,步步弃妇大道傍。

同行五人皆非贼,游兵虚落梨花鎗。

传闻光山舞阳捷,一夜疾风扫黄叶。

斩馘大半是陕西,往岁报功多逼胁。

若使乘时尽肃清,数月平原无马猎。

车匿闻之发长叹,圣人兴邦自多难。

因思贼起丁卯年,天下破残止过半。

总然往世造恶因,不生承平生丧乱。

世间最苦是女子,容易悲啼难欢喜。

乱离妇女散彩云,无限官家掳为婢。

迂儒动辄责伊人,何不守贞烈烈死。

女子夙世造业深,生死根本起于淫。

情痴一日甚一日,惟想愈升情愈沉。

倘思修道求解脱,早悟三界惟一心。

君不见焦家阿妇夫已剐,强贼宁容伊守寡。

自从冬月掳到今,悲欢且辨真与假。

诸如此类千万人,独我见一田二姐。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