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悲歌残烛下,秋思转纷纷。
落叶多惊雨,明河半隔云。
萤光时复见,虫响夜多闻。
谁是论心侣,清樽可共君。
这首明代诗人谢榛的《东园秋夜柬知己》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静谧画面。"悲歌残烛下",诗人以悲歌和摇曳的烛火渲染出一种孤寂的氛围,暗示了内心的愁绪。"秋思转纷纷",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纷繁复杂的秋日思绪。
"落叶多惊雨",通过落叶被秋雨打落的细节,寓言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明河半隔云",暗指明亮的银河被云层遮掩,象征着理想或远方的希望难以触及。"萤光时复见,虫响夜多闻",借萤火虫的微光和虫鸣声,增添了夜晚的寂静与凄凉。
最后两句"谁是论心侣,清樽可共君",诗人发出感慨,询问在这个秋夜中谁能成为知心的朋友,共享这杯清酒。这不仅是对友情的渴望,也是对孤独的自我安慰。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面对秋夜的独特感受和对知己的深深思念。
不详
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著有《四溟集》、《四溟诗话》
燕霜终古愤,梁狱昔年书。
世事疏狂里,交情患难余。
相看年欲老,多感岁将除。
醉拟应刘赋,春风起敝庐。
南伐驱千骑,遥闻几战场。
青年多侠气,白骨半他乡。
塞雁悲秋老,闺人哭夜长。
招魂渺何处,天外月茫茫。
东园闲白日,庭户绝经过。
落叶听无尽,秋风来更多。
忽闻诛寇盗,莫厌事兵戈。
卖剑今谁是,愁云渺大河。
山城摇落夜,感慨几人同。
旧馆残孤烛,秋原老百虫。
才疏漂泊际,心定寂寥中。
亦有逃禅意,明朝过远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