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三首(其三)

明镜不在远,妆台当目前。

只言他人媸,长谓自己妍。

人亦不能别,镜亦不能宣。

遂使效颦子,翻希惑者怜。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通过比喻和对比,深刻揭示了人性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自我认知的偏差与盲从。诗人以“明镜”象征客观公正的判断,而“妆台”则代表主观的自我审视。通过“明镜”与“妆台”的对比,诗人指出人们往往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却忽视自己的不足,甚至盲目地模仿他人,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他人的认可或同情。

“只言他人媸,长谓自己妍”,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自我评价时的偏颇心态,即倾向于贬低他人,夸大自己的优点。这种行为不仅反映了个体认知的局限性,也揭示了社会评价标准的主观性和相对性。

“人亦不能别,镜亦不能宣”,进一步强调了客观判断的困难。无论是人还是镜子,都无法完全准确地辨别事物的本质,这暗示了人类认识世界的复杂性和局限性。

最后,“遂使效颦子,翻希惑者怜”,通过“效颦子”这一典故(指东施效仿西施皱眉以求美,结果适得其反),诗人表达了对盲目模仿和追求外在认可行为的批判。同时,也提醒人们,过分依赖他人的看法和认同,可能会导致自我迷失和被误导。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明镜”与“妆台”的对比,以及对“效颦子”故事的引用,深刻探讨了自我认知、社会评价和个人价值追求之间的关系,具有深刻的哲学意味和现实意义。

收录诗词(3)

陈体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雨中感怀

春雨久不歇,春寒恋衣裳。

驷马断委巷,蜗牛蠹空墙。

卧读感旧篇,恻恻各悲伤。

人生贵适意,所就何短长。

屠狗足成名,豢龙终亦亡。

虎鞟腐泥沙,茧丝成文章。

物理有盈亏,人情空较量。

不如典春衣,沽酒浇吾肠。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饮酒

昨非未皆非,今是未皆是。

是非皆茫昧,宁知誉与毁。

毁于我何悲,誉于我何喜。

时对无极翁,翛然鸣绿绮。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食新米作

人生欲无涯,各各餍粱肉。

吾独薄滋味,一饱但饘粥。

屏居事躬耕,辛苦踰三伏。

瀰瀰白露滋,栗栗香稻熟。

涤我碌碡场,纳之杼与柚。

扬糠已随风,渍水乍离䉛。

欣欣妇子语,足比玉田玉。

力穑斯有秋,荐庙乃尝谷。

先民戒肯播,老氏尚实腹。

感彼桑田巫,食新讵非福。

形式: 古风

湖上晚兴

日夕湖水佳,波光皎如雪。

沿堤踏花去,独行自怡悦。

浮香时有无,流萤乍明灭。

兴尽棹归舟,山斋照凉月。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