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进士宋严话别

人之相知须知心,心通道气情转深。

凌山跨陆不道远,蹑屩佩剑来相寻。

感君见我开口笑,把臂要我谈王道。

几度微言似惬心,投杯着地推案叫。

此事置之无复言,且须举乐催金船。

人生通塞未可保,莫将闲事萦心田。

兴尽忽告去,挑灯夜如何。

弹琴起双舞,拍手聊长歌。

我辈本无流俗态,不教离恨上眉多。

形式: 古风

翻译

真正了解一个人,需懂得他的内心,心灵相通,情感愈发深厚。
无论翻山越岭还是横渡大陆都不算遥远,穿着草鞋佩剑,特来寻找你。
感激你见到我时展露笑容,挽起手臂邀我共论治国之道。
几次深入交谈让我心满意足,放下酒杯,激动得推案而呼。
此事不再多提,暂且举杯欢庆,让金船上的音乐响起。
人生起伏难以预料,别让琐事占据心头。
兴尽后忽然告别,夜晚挑灯,不知如何度过。
琴声中两人起舞,击掌高歌以遣情怀。
我们本就不同于世俗,不让离愁爬上眉头。

注释

相知:相互了解、知己。
心通道气:心灵相通,气息相合。
凌山跨陆:翻山越岭,横渡大陆。
蹑屩佩剑:穿着草鞋,佩带剑。
王道:儒家的仁政之道。
微言:深奥的言语。
金船:古代宴会上的酒器。
闲事:无关紧要的事。
挑灯:点燃灯火。
弹琴起双舞:以琴声伴舞。
离恨:离别的忧愁。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场深情厚谊的朋友离别,通过对心灵沟通和精神交流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不舍。开篇两句“人之相知须知心,心通道气情转深”设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即真挚的友谊需要心灵的相通和精神上的默契,这种情感是深厚而又难得。

接着,“凌山跨陆不道远,蹑屩佩剑来相寻”展示了朋友间不畏艰险、不计较远的坚定友情。这里的“凌山跨陆”形象鲜明,表达了朋友之间无论山高海阔都愿意去寻找对方的决心。

在“感君见我开口笑,把臂要我谈王道”一句中,可以感受到诗人与友人的相见时的喜悦和对未来美好憧憬的交流。"把臂"一词常用来形容朋友间的亲昵,这里通过“把臂要我谈王道”表达了他们之间不仅是浅显的笑语,更有深入的理想与志向的交流。

“几度微言似惬心,投杯着地推案叫”则透露出诗人对友人的理解和支持。即便是在微妙的心灵波动中,朋友也能以酒杯相劝,共同分享喜怒哀乐,这种情感的交流也是深刻而真挚的。

“此事置之无复言,且须举乐催金船”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这段友谊的珍惜和不愿再次提及离别的痛苦,同时也强调了要以乐观的心态面对未来的挑战。

“人生通塞未可保,莫将闲事萦心田”两句,是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人生如同道路,有时畅通有时阻塞,这种不确定性使得诗人更加珍惜眼前的友情,不愿让杂乱无关的琐事占据内心。

“兴尽忽告去,挑灯夜如何”则描绘了朋友离别后的孤独与寂寞。"挑灯夜如何"一句,通过对照白天欢聚和夜晚的孤单,强化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深。

“弹琴起双舞,拍手聊长歌”则是诗人在朋友离去后,用艺术来慰藉心灵的方式。音乐与舞蹈成为了抒发情感、缓解孤独的途径。

最后,“我辈本无流俗态,不教离恨上眉多”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不愿让世间杂念占据心田,从而更加强调了他对于这份纯粹友谊的重视。

收录诗词(156)

张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方竹(其一)

笋从初箨已方坚,峻节凌霜更可怜。

为报世间邪佞者,如何不似竹枝贤。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方竹(其二)

枝枝方直绿参参,林叶疏红始见心。

却恐当时恶圆佞,结根遥向楚云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发冷水铺

冷水东南去路赊,水边山掩见人家。

无端下马寻幽处,鸥鹭飞飞出荻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再任益州回留题剑门石壁

剑门山势碧摩天,匹马重来鬓已斑。

多赖皇明烛幽远,两川无事得生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