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通甫寄交藤方并气术图

仰高诚府日钦钦,翰墨飞光忽见临。

练气指迷先六字,饵丹传诀胜千金。

仁人锡类多推己,尘迹知非早有心。

聊抒小诗酬厚赐,自惭布鼓若为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韦骧对友人通甫赠予的交藤方和气术图的感谢之作。诗中表达了对通甫深厚情谊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赠品价值的高度认可。

首联“仰高诚府日钦钦,翰墨飞光忽见临”,诗人以“仰高”表达对通甫品德与才学的敬仰,同时“诚府”二字则暗示了通甫内心的真诚与深邃。接下来的“翰墨飞光忽见临”则描绘了通甫所赠之物——交藤方与气术图的珍贵与光芒,仿佛在瞬间照亮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颔联“练气指迷先六字,饵丹传诀胜千金”,进一步赞美了通甫所赠之物的价值。这里的“练气”、“饵丹”皆为修炼内功的手段,而“指迷”、“传诀”则是指引与传授智慧与技艺。诗人认为这些方法比千金还要宝贵,突显了通甫赠品的非凡意义。

颈联“仁人锡类多推己,尘迹知非早有心”,诗人在此表达了对通甫作为仁者的赞赏,他不仅关心自身修养,也乐于推己及人,帮助他人。同时,诗人也通过“尘迹知非早有心”这一句,表明自己早已心怀感激,对通甫的慷慨相助深感敬佩。

尾联“聊抒小诗酬厚赐,自惭布鼓若为音”,诗人以谦逊的态度回应了通甫的厚赐,表示将通过创作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然而,诗人也自谦地意识到,自己的才情犹如布鼓,难以完全传达出通甫赠品的珍贵与自己的感激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友人深情厚谊的感激,也体现了对赠品价值的深刻认识,以及诗人对自己才情的谦逊态度。

收录诗词(1176)

韦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〇三三年至一一一〇五年。生于宋仁宗明道二年,卒于徽宗崇宁四年,年七十三岁。工诗文。除知袁州萍乡系。历福建转连判官,主客郎中。出为变路提刑。建中靖国初,(公元一一〇一年)除知明州丐宫祠,以左朝议大夫提举洞霄宫,卒。骧著有文集十八卷,赋二十卷,均《宋史艺文志》并传于世

  • 字:子骏
  • 籍贯:钱塘
  • 生卒年:公元一0五三年

相关古诗词

和叔康首夏书怀五首(其一)

催得春归始自安,杜鹃啼血血应乾。

晴林日永午阴重,烟海风多晓气寒。

壮志经时嗟苒苒,苍颜览照愧团团。

公馀且学田家饮,也胜沙场引椟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和叔康首夏书怀五首(其二)

清和气候爽衣冠,海邑稀逢柱础乾。

朝拂玉徽琴韵紧,夜开宝匣剑光寒。

肺肠似石终难变,利禄如沙岂易团。

行学但知无所负,奚为逢射与僚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和叔康首夏书怀五首(其三)

阮屐因山固少完,陶巾缘酒未尝乾。

庭疏红药三春过,地近沧溟四月寒。

堂燕语酣如有诉,林蜂衙退自分团。

太平吏隐真夷旷,安用机心寓腊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和叔康首夏书怀五首(其四)

区区并海作民官,手里鱼须竹已乾。

仕路蹉跎诚计拙,世情巘险为心寒。

但全冲气充丹府,莫问灵苗采紫团。

夏景渐长民事简,静开黄卷爇香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