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吴箕秀才诗卷

君家子华翰林老,解吟芳草夕阳愁。

开红落翠天为泣,覆手作春翻手秋。

晚唐异味今谁嗜,耳孙下笔参差是。

一径芙蓉十万枝,唤作春风二月时。

旁人笑渠眼花恐落井,渠方掉头得句呼不醒。

老夫向来守荆溪,郡有诗人元不知。

赠我连城杂照乘,一夜空斋横白蜺。

形式: 古风

翻译

您家子华是老翰林,擅长吟咏芳草和夕阳的哀愁。
红花凋零,翠叶飘零,仿佛天空也在哭泣;他的才情翻手即为春天,转眼又是秋天。
晚唐的独特韵味如今还有谁欣赏?孙子辈的文笔也略显参差不齐。
满路的芙蓉花有十万枝,他却说是春风二月的景象。
旁人笑他眼花,恐怕跌入井中;他却沉浸在创作中,叫喊着诗句,无人能唤醒。
我一向守在荆溪边,这个郡的诗人我大多都不认识。
他赠送我连城之璧的诗篇,一夜之间,空斋之内光影交错,如白虹横挂。

注释

子华:人的名字,这里指翰林。
翰林:古代官职,负责起草诏书。
芳草夕阳:借代哀愁,象征离别或衰老。
开红落翠:形容花开花落的景象。
天为泣:形容景色凄凉,仿佛天地同悲。
耳孙:孙子的孙子,指后代。
一径芙蓉:一条路上都是芙蓉花。
眼花:视力模糊,这里是形容创作时的专注状态。
荆溪:地名,可能指诗人所在的地方。
连城:极言诗篇珍贵,价值连城。
横白蜺:形容光影交错,如白虹横贯。

鉴赏

这首诗是一篇送别之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赞美之情。开头“君家子华翰林老”一句,以“子华”指代吴箕秀才,用“翰林老”来形容其学富五车、年事已高。紧接着的“解吟芳草夕阳愁”则描绘出诗人在春光与夕照交织的环境中,口诵友人的诗作,不禁生出了淡淡的忧愁之情。

“开红落翠天为泣,覆手作春翻手秋”两句,借物抒怀,以花开花落比喻时光易逝,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流逝不留的感慨。诗人通过这种自然景象的描写,传递出一种无常与哀愁的情绪。

“晚唐异味今谁嗜,耳孙下笔参差是”这里,“晚唐异味”可能指的是特立独行的文学风格,而“今谁嗜”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独特艺术风味在当代是否还有欣赏者存在疑问。接下来的“耳孙下笔参差是”,则赞美友人的才华,能够写出具有层次感和节奏美的作品。

“一径芙蓉十万枝,唤作春风二月时”这两句诗,通过对花卉繁盛景象的描绘,寓意友人如同这些花朵一样,是在文学艺术上独树一帜的杰出者。同时,“唤作春风二月时”也暗示了这种才华正当其时。

“旁人笑渠眼花恐落井,渠方掉头得句呼不醒”这两句则表现了诗人的自嘲与幽默,他将自己比喻成被旁人所笑的“渠”,形容在阅读友人佳作时,自己如醉如痴,连眼前事物都看不清楚,生怕会因为过于沉迷而误入歧途。

最后,“老夫向来守荆溪,郡有诗人元不知”表达了诗人的自谦之情,他自称“老夫”,表示自己早已定居在某一地,而“郡有诗人元不知”则是对友人才华的再次赞美,意味着即使是在当地,也鲜有人知晓这位诗人的才华。

整首诗以其清新自然、情真意切的表达方式,展示了诗人对于友人文学成就的高度评价和深厚的情谊。

收录诗词(4294)

杨万里(宋)

成就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经历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 字:廷秀
  • 号:诚斋
  •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 生卒年: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相关古诗词

跋京仲远所藏杨补之红绫上所作著色掀篷梅

朔云暗天垂到地,朔风裂山吹脱耳。

长江万顷一艇子,一夜雪寒不成睡。

诗翁晓起鬓髼松,缩颈微掀黄篾篷。

夜来急雪已晴了,东方一抹轻霞红。

江梅的皪开独树,篷间截入梅尺许。

老干新枝紫复青,花雕白玉须黄金。

满身满面都是雪,梅雪却与霞争明。

不知诗翁何处得霜锯,和雪和梅斸将去。

恐是并州快剪刀,不然吴刚修月斧。

下无根干上无梢,一眼横陈梅半腰。

东省拈出寒萧萧,至今花头雪未销。

形式: 古风

跋忠敏任公遗帖

市中货鸩作参苓,遮莫秦和苦口争。

杀尽苍生消底物,卞京两把老蔓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跋罗春伯所藏高氏乐毅论

右军乐毅论,大令洛神赋。

王家小楷天取将,祗馀惊鸾尚双翥。

昭陵银海閟银钩,秦王卧看偷儿偷。

秣陵井苔剥山骨,祝融复遣山鬼搜。

裂琼划玉各分散,遗下宝圭三五段。

墨卿收拾骊颔珠,仅仅一百八十馀。

江西今代韩吏部,古心古道生好古。

雷电勃兴急捉取,阿那精灵会飞去。

形式: 古风

跋眉山程仁万言书草

峨眉山下三苏乡,至今草木文章香。

近时英妙有程郎,数寸管底翻锦江。

向来曾草三千牍,流涕太息仍痛哭。

九虎当关北斗深,十年买桂炊白玉。

荆溪溪上相识初,君犹少年我壮夫。

帝城再见各白须,袖中一纸梁溪书。

剡藤方策一万字,犹带权书衡论味。

君不见古来富贵扫无痕,只有文章照天地。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