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答王国范

薄寒孤影澹黄昏,步出空斋自掩门。

霜落池萍清见底,风彫庭树静归根。

天高雁去人千里,江阔乌惊月一痕。

两国音尘俱断绝,几年怀抱与谁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寒意渐浓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黄昏时刻的宁静与孤独感。首联“薄寒孤影澹黄昏,步出空斋自掩门”中,“薄寒”暗示了季节的变化,“孤影”则凸显了人物的孤独,而“澹黄昏”则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郁氛围。诗人独自走出空荡的书房,关闭房门,这一系列动作透露出内心的寂寞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颔联“霜落池萍清见底,风彫庭树静归根”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冷与寂静。霜降之后,池中的浮萍显得格外清澈,仿佛能照见人心;庭院里的树木在风的吹拂下逐渐凋零,回归大地的怀抱,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自然的规律。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暗含了人生的哲理,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颈联“天高雁去人千里,江阔乌惊月一痕”将视角转向更广阔的天地。大雁南飞,象征着迁徙与离别,而人在千里之外,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江面广阔,乌鸦被月光惊起,这一场景既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也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对现实的无奈。

尾联“两国音尘俱断绝,几年怀抱与谁论?”则是诗人情感的集中体现。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分离与隔阂之后,诗人感叹于与外界的联系被切断,内心的情感无处倾诉,流露出深深的孤独与哀愁。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了时代背景下的社会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以及社会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154)

郝经(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郝天挺孙。金亡,徙顺天,馆于守帅张柔、贾辅家,博览群书。应世祖忽必烈召入王府,条上经国安民之道数十事。及世祖即位,为翰林侍读学士。中统元年,使宋议和,被贾似道扣留,居真州十六年方归。旋卒,谥文忠。为学务有用。及被留,撰《续后汉书》、《易春秋外传》、《太极演》等书,另有《陵川文集》

  • 字:伯常
  • 籍贯:元泽州陵川
  • 生卒年:1223—1275

相关古诗词

赠马德璘

从君跃马入长途,尊酒风云日便疏。

白璧暗投皆若此,赤心知己更谁欤?

不能北阙纡奇策,甘向南山守敝庐。

抱膝长吟意萧索,半生孤负五车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静香亭二首(其一)

南风吹绿满庭槐,门巷翛然绝点埃。

红玉生烟尘世隔,锦帏遮日洞天开。

莺知好客飞无语,蝶为新花去复来。

好著生前无限酒,浩歌长醉乱霞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静香亭二首(其二)

小山曲槛映回廊,别有一天深处藏。

人物风流还似晋,衣冠儒雅尚如唐。

四围红锦春风软,满地绿阴清昼长。

坐久杳然忘世味,碧云高兴欲飞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晓渡溠河

旌旗断续出林峦,部曲喧豗过石滩。

残月没时愁地险,宿云收处觉天宽。

自知不武还为将,漫使閒身也属官。

落尽黄榆秋色老,楚山清晓石楼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