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天上与人间,贤愚不暂闲。
精修归至理,道大隐玄关。
圣境皆奇绝,凡情岂易攀。
群仙宽坦荡,却老尽童颜。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赵炅的作品,名为《逍遥咏》。在中国古典文学中,《逍遥咏》是指一种抒发胸臆、畅谈理想境界的诗歌体裁。这首诗通过天人交相的哲学思考,表达了作者对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的追求。
“天上与人间,贤愚不暂闲。”开篇即强调天地之间,无论是智者还是愚者,都在不断地进行着自我提升和完善。这里,“天上”象征最高的道德理念和精神追求,而“人间”则代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表现。
接下来的两句“精修归至理,道大隐玄关。”进一步阐述了作者对于个人修养与宇宙真理的理解。“精修”指的是个人的内在修为,“至理”则是最高的哲学真谛。这里的“道”字承载着老子《道德经》中的深义,暗示了一种超越表象、回归本源的精神追求。
“圣境皆奇绝,凡情岂易攀。”这一句则描绘了圣贤之人所达到的境界,是超脱世俗的情感羁绊,不可企及的高远状态。“圣境”指的是那些达到道德顶峰的人们,“奇绝”形容其境界之高洁与难以言传,而“凡情”则是普通人的情感世界,表明这种圣贤境界对于常人而言,是多么地不易触及。
最后两句“群仙宽坦荡,卻老尽童颜。”展现了诗人心目中的一种理想状态。在这个理想的场景里,“群仙”指代那些达到道德修养高峰的人们,他们的心灵是“宽坦荡”的,即广阔无边,无忧无虑。同时,这样的境界也让他们即使年岁增长,内心仍旧保持着纯真无暇的童颜。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宇宙与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于个人修养、精神追求和道德理想的一种高远憧憬。
不详
知之修鍊但辛勤,若志由来离六尘。
金鼎乍分红燄火,月魂高锁碧潭津。
深思五岭凡间路,好作三天物外人。
万里州通宽世俗,清虚境象善求真。
还丹百数细须寻,以验从来道理深。
火候混成如白屑,水中凝结是黄金。
循环复始周旋鼎,造化驱驰要用心。
消息玄门穷八卦,飞腾自在远山岑。
形影随人得,精修道不迷。
研穷深理路,造化隐端倪。
云引龙吟穴,风生虎啸溪。
少知愚岂解,南北与东西。
口称千岁少年颜,不是天人即地仙。
四海五湖皆遍历,十洲三岛去周迁。
道高举措何优劣,精彩非常语更贤。
物理开襟通象外,未知几许达深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