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纱

谱尽群芳忏怨思。千花百草总支离。

更无消息祗然疑。

不分遥山遮远目,却怜暮雨失归期。

劳生无那日斜时。

形式:

鉴赏

这首《浣溪纱》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叶恭绰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情感纠葛的深刻感悟。

首句“谱尽群芳忏怨思”,以“群芳”象征世间万物,通过“忏怨思”表达了诗人对世间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与哀思。群芳虽美,却终将凋零,这不仅是自然规律的体现,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千花百草总支离”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无常感。千花百草虽繁盛一时,最终都归于破碎与分离,形象地比喻了人世间的种种离散与变迁,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命运的不可预测。

“更无消息祗然疑”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疑惑与不安。在面对生活的不确定性时,人们往往难以获得确切的信息,只能在疑惑中徘徊,这种状态反映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与迷茫。

接下来,“不分遥山遮远目,却怜暮雨失归期”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一方面描绘了远处山峦被云雾遮蔽的景象,象征着外界环境的复杂与模糊;另一方面,通过“怜”字表达了对失去归期的同情与惋惜,暗含了对人生旅途中的不确定性和孤独感的深切体会。

最后,“劳生无那日斜时”一句,是对整首词情感的总结。劳碌一生,面对夕阳西下,诗人不禁感叹人生的无奈与无力。这句话既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整个生命历程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生命有限的深刻洞察。

综上所述,《浣溪纱》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爱情、自然以及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174)

叶恭绰(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采桑子.题罗瘿公为浣华玉笛戏书小册

悠悠三十年前事,四印斋头。风韵清柔。

辛苦寒香影不留。小园幻住谁为主,零落山邱。

依样虚沤。羡尔凌云得自由。

形式:

采桑子

红兰泣露空萧瑟,一样珍丛。玉树临风。

羡尔经霜特地红。偶然几句闻钟偈,枨触衰翁。

影事重重。燕北江南剧懊侬。

形式:

减字木兰花.题张大千画东篱醉菊

穷居绝景。三径西风閒顾影。尚有柴桑。

篱菊依然傲众芳。攒眉莲社。八表同昏伤和寡。

一往沉冥。谁信人间有独醒。

形式:

菩萨蛮.题溥心畬画松壑携琴

烟霞似与幽人约。寒岩宴坐增凄索。泉响韵松风。

无限曲未终。携琴宁啸侣。冥想堪千古。

万景昼疑阴。空山只自深。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