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藞苴全似川僧,萧洒浑如浙客。
偏向情未生时,拈出报慈一隔。
尊性不定,莫可窥测。
见小时嫌蟭螟眼太宽,见大时谓太虚空忒窄。
似这般底阿师,如何受人天供养,好与劈腮一掴。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大师释宗杲的作品《祖传禅人求赞》。诗人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一位禅师的形象,他像川僧和浙客般潇洒自如,仿佛不受世俗情感所扰。禅师的心性深不可测,对事物的看法随境而变,从小处看世界觉得过于宽广,从大处又觉得宇宙太过狭窄。这种矛盾的视角显示出禅师的独特见解,但也让人疑惑这样的禅师怎能接受人间的供养。诗人最后调侃地说,这样的禅师应该被“劈腮一掴”,以警醒世人其超脱世俗的特立独行。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既赞美了禅师的洒脱与深邃,也揭示了禅修者对于世间认知的超越与挑战,体现了禅宗对人性和宇宙观的深刻洞察。
不详
俗姓奚,临济宗僧人,是宋代禅宗史上“看话禅”派的创始人,法名妙喜,赐号“大慧普觉禅师”。宗杲生活于北、南宋之际,在南渡后倡明儒佛渗透、回应儒家辟佛方面立下大功。他不仅是连结南北两宋僧人与儒学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南宋佛教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凛凛孤风世所稀,碧眸炯炯电光辉。
贫儿示与衣中宝,富者教伊赤体归。
毒手惯曾烹佛祖,洪炉常用大钳锤。
小根魔子还知否,此是吾家真白眉。
渭汝是善人耶,嫉恶之太甚。
谓汝是恶人耶,好贤而乐善。
而于善恶两涂之间了无遗恨。
咦,好个自是汉,高谈无畔岸,成佛作祖且缓缓。
这一则公案,分付赵通判。
人言棒头出孝子,我道怜儿不觉丑。
长芦长老恁么来,妙喜空费一张口。
从教四海妄流传,野干能作师子吼。
孰云无物赠伊行,喝下铁围山倒走。
覆为钟,仰为鼎。自是法轮家风,妙喜争取驰骋。
思禅人,固相请。
援毫临纸忽猛省,一声直透须弥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