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传禅人求赞

藞苴全似川僧,萧洒浑如浙客。

偏向情未生时,拈出报慈一隔。

尊性不定,莫可窥测。

见小时嫌蟭螟眼太宽,见大时谓太虚空忒窄。

似这般底阿师,如何受人天供养,好与劈腮一掴。

形式:

翻译

他的风度就像川边的僧侣,潇洒如同浙江的游客。
在情感尚未萌发的时候,他展现出慈悲,却保持一定距离。
他的性格难以捉摸,无法预测。
小时候觉得他的眼神过于宽广,长大后又觉得他的心胸狭窄得像真空。
这样的人,怎么接受人间的供养?应该狠狠地打他一巴掌。

注释

藞苴:形容人的风度或气质。
川僧:指四川一带的僧侣。
萧洒:形容举止洒脱,不拘小节。
浙客:指浙江一带的客人,可能暗示其风雅。
拈出:取出,这里指展现。
报慈:表现出慈悲之心。
窥测:观察和揣测。
蟭螟眼:比喻人的目光狭隘。
太虚空忒窄:形容心胸像真空一样广阔,却又觉得不够开阔。
阿师:对僧人的尊称。
劈腮:用力打在脸颊上。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大师释宗杲的作品《祖传禅人求赞》。诗人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一位禅师的形象,他像川僧和浙客般潇洒自如,仿佛不受世俗情感所扰。禅师的心性深不可测,对事物的看法随境而变,从小处看世界觉得过于宽广,从大处又觉得宇宙太过狭窄。这种矛盾的视角显示出禅师的独特见解,但也让人疑惑这样的禅师怎能接受人间的供养。诗人最后调侃地说,这样的禅师应该被“劈腮一掴”,以警醒世人其超脱世俗的特立独行。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既赞美了禅师的洒脱与深邃,也揭示了禅修者对于世间认知的超越与挑战,体现了禅宗对人性和宇宙观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425)

释宗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奚,临济宗僧人,是宋代禅宗史上“看话禅”派的创始人,法名妙喜,赐号“大慧普觉禅师”。宗杲生活于北、南宋之际,在南渡后倡明儒佛渗透、回应儒家辟佛方面立下大功。他不仅是连结南北两宋僧人与儒学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南宋佛教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 字:昙晦
  • 籍贯:江南东路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
  • 生卒年:1089~1163

相关古诗词

草堂清和尚赞

凛凛孤风世所稀,碧眸炯炯电光辉。

贫儿示与衣中宝,富者教伊赤体归。

毒手惯曾烹佛祖,洪炉常用大钳锤。

小根魔子还知否,此是吾家真白眉。

形式:

赵通判请赞

渭汝是善人耶,嫉恶之太甚。

谓汝是恶人耶,好贤而乐善。

而于善恶两涂之间了无遗恨。

咦,好个自是汉,高谈无畔岸,成佛作祖且缓缓。

这一则公案,分付赵通判。

形式:

送了明长老归长芦

人言棒头出孝子,我道怜儿不觉丑。

长芦长老恁么来,妙喜空费一张口。

从教四海妄流传,野干能作师子吼。

孰云无物赠伊行,喝下铁围山倒走。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送法轮思藏主化钟

覆为钟,仰为鼎。自是法轮家风,妙喜争取驰骋。

思禅人,固相请。

援毫临纸忽猛省,一声直透须弥顶。

形式: 古风